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九十章 核平一城,看盛大烟火 (第1/3页)
崇祯十七年九月十六日,在又得到了一批新的物资补给之后,朱元璋再次挥师东进,向沈阳出发。
这次行军速度依旧不算快,不过好消息是雪停了。
温度虽然依旧很低,莽莽视野范围内,一片冰天雪地之景,方圆百里都没什么人烟。
但雪不再继续下,厚度就不会迭加,在行车赶路上也就没那么困难。
老朱这次没骑马,坐的是马车。
他的马车是改装过的,有避震器,里面还有保温材料,内部固定了一个火炉,让宽敞的车厢里保持温度在二十度左右,非常舒适。
偶尔他也撩开车帘,叫小朱棣及其他一些臣子进来聊几句,或者下了马车,随队伍驰骋在冰天雪地中。
而其余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坐在那,用电台和各地交流。
比如问问四川的汤和,现在四川治理得怎么样。又问问长沙的徐达,季赫过来的时候,有没有告诉他现在洪武那边是什么情况。
而问得最多的就是跟朱云峰聊。
祖孙二人说一说今年能不能回洪武过年,说一说拯救了明末,平定了这乱世之后,是不是该去现代那么养养老,享享清福。
就这样一路闲聊,虽然走得比较慢,日行十多公里,但到了十月上旬的时候,总算是到了沈阳。
沈阳城外,一片茫茫平原,即便有山,也是不高的小丘陵,郁郁葱葱的森林林木茂盛,周边栖息着大量汉人村庄。
虽然冰雪覆盖下,却依旧能看出田垄、田埂的痕迹。
据说从皇太极时期开始,建奴就多次入关,掳走大量汉人,加上与原来的辽东汉人混居,使得关外开始大规模种田。
不止是汉人,非战斗序列的女真人也会跟着汉人种植糜子、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等十余种谷物,逐渐从渔猎文明,演变为农耕加渔猎文明。
而到了皇太极后期,女真人就慢慢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基本上全都交由被掳来的汉人奴隶来做。
沈阳城外以及附近田庄其实都是满清八旗的官庄、皇庄或八旗田庄,汉人作为奴隶是不被允许住在盛京城中的。
只有极少数成为八旗的包衣奴才,如汉八旗士兵才有资格在城中的驻扎,为满八旗士兵打杂。
因此城外的这些村庄基本上都是汉人居住。
此刻村庄的汉人早就被满清转移。
多尔衮把他们也视为财产,以需要汉人奴隶运送物资为由,调走了数十万汉人。
眼下留守在沈阳城中的,就只有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以及部分属国属部落的仆从军队伍,约八万人左右。
大明队伍行军到了距离沈阳十多里外的平原上,无人机飞手们先是把放在车上晒太阳的太阳能电池包取下来,然后小心翼翼把电池储备好。
无人机在外面最重要的就是电量供应,前些天下雪,天气阴沉沉的,没有太阳的时候对于他们的电量维持便是个很大的考验。
虽然非打仗时期应该用不到无人机,然而夜视仪、热成像仪都需要电。
并且平时也需要无人机升空,时刻观察周围情况,以做到行军的时候不会遭遇袭击,因此太阳能充电板的储备电量就得随时关注。
即便是有电的时候,也要时时刻刻充电,防止长时间的阴天导致无电可用。
不过这大冬天的时候热成像仪是真的好用,无人机上装一个,方圆几公里内别说是人,就连一只野兔,一头野鹿都逃不开明军的追捕。
洪武将士们没事就打几只野兔野鹿野猪狍子之类的动物打打牙祭,生活过得有滋有润,比天天吃行军干粮舒服得多。
相比之下,崇祯朝的士兵们就辛苦得多。
以前他们是战兵,平时除打仗外其余事情都有辅兵帮忙。
现在几乎沦落为辅兵,每天基本上都在推送辎重,押运着粮草弹药之类。
但却无人有怨言,甚至全都心甘情愿。
因为老朱发响呀。
从江南掠夺了大量白银,又在北京搜刮了很多钱财,老朱拥有近亿两银子,虽然大部分都留在北京由朱云峰用于治理。
然而即便挤出一千万两白银出来,都足够这些穷得眼睛冒绿光的大明边军陷入疯狂。
正所谓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发饷之后的大明边军们别说让他们干辅兵的活,就算是给洪武朝士兵们当奴仆估计也是心甘情愿。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数十架无人机迅速腾空而起,发出低沉的嗡嗡声,然后向四周扩散而去。
这段时间雪停后太阳出来了,只是温度谈不上高。中午站在太阳底下几乎没什么暖意,风也小了许多。
诸多无人机飞手都不需要下令,直接升空观察周围敌情。
不过风虽然小了很多,但高空的冷风还是大,因此飞升们选择低空飞行,俯瞰着周围地形,山川河流,以及远处的沈阳城池。
在无人机的观察下,沈阳城中的情况一览无余。
显然建奴们也早就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城中敲锣打鼓,大量守军涌到城墙上。
城墙上堆满了炮弹、滚石、檑木、石灰等等守城器具,一门门火炮瞄准了明军来的方向,建奴军队已是严阵以待。
老朱下令先原地休整,随后通过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