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六章 把太子带到正道上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八十六章 把太子带到正道上去! (第2/3页)

不允许你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客观条件,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现在气候不太好。”

    朱云峰指了指外面,九月份北京还在下雪,雪已经停了,虽然开了太阳,但太阳却给不了人多少温暖,屋中二人都穿了棉衣棉鞋,放着炭盆,依旧能感受到寒意。

    “最近这些年气候异常,天气越来越冷。平常时候南方九月份还很热,现在不仅很冷,甚至有的时候会下雪下冰雹。”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北方很多产粮的田地因此而冻死旱死,南方也如此,江南水乡春秋时节冷到结冰,冬季就更甚,即便种粮也会造成大面积减产。”

    “因而可以因地制宜,现在天气冷那就种一些耐旱的作物。桑麻耐寒、耐旱,需要的水不多,就可以种好以来年春天用于织布。”

    小冰河时期天气太恶劣了,去年江南地区秋冬季节大范围下雪结冰,导致第二季粮食减产,引发叛乱四起。

    今年的天气同样恶劣,除了寒灾以外,旱灾、蝗灾也是非常频繁。

    不要以为天气冷就不会有旱灾。

    事实上雨水是靠太阳蒸发地球水汽形成,如果天气过于寒冷,水蒸气不够,就不会下雨。

    并且很多河流都是靠上游雪山融化来增大水流量,比如黄河。

    天气冷即便是夏天的时候雪水不融化,就会导致下游水流量不足,从而引发干旱。

    所以明末这场小冰河造成的杀伤力非常恐怖,甚至从客观角度来说,可以算是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天气不异常的话,崇祯再昏庸无能,折腾个几十年应该还是可以。

    朱慈烺听到朱云峰的话,质疑道:“那明年的粮食该怎么办?”

    “这就是我说的因地制宜了。”

    朱云峰笑了笑道:“海外有几种作物,红薯、土豆很耐寒,现在北方小麦、南方水稻在冬天很难撑过去,而这种红薯土豆则不仅可以抵御严寒,还不挑地,随便哪里都能种,浇点水施点肥就能活。我已经弄来了大量的红薯土豆,今年会在北方大肆种植推广,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就会收获很多粮食。如此桑麻也种了,粮食也有了,市面上的产品就会更多。”

    朱慈烺睁大了眼睛道:“还有这种神奇的东西?”

    “是啊,天底下神奇的东西多的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不就带回来很多作物吗?”

    朱云峰敲了敲桌案道:“而这种土豆、红薯其实已经在南方出现,被西番洋人从西方大陆带到了东方。但朝廷却不重视,也不在意,看不到它的价值,虽然不能怪他们。可我要说的是,做皇帝就不能封闭,只想着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安稳就行,还得开眼看世界,看看全世界其它国家的发展,学学更好的知识,即便比自己落后的国家也要多交流啊,刚好也能获利不是?”

    “获利?”

    朱慈烺挠挠头道:“如何获利?”

    “听说过一句话吗?”

    朱云峰笑道。

    “什么话?”

    “君子不重则不威!”

    “这我知道。”

    朱慈烺忙道:“这是孔子说的,说君子应当庄重,如此才有威严。”

    “错误的。”

    朱云峰摇摇头:“再庄重碰到刀剑,一刀剁了你的头,你还有什么威严?”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下手如果不重就树立不了威信。威严是打出来的,是手里有剑才有威信。手中无剑,和手中有剑而不用是两码事。”

    “一个弱小的国家君主,即便他再威严庄重,若是他对你发出威胁,你都会觉得他弱小的可爱。”

    “但若是个强大的国家君王,你的国家国力比他弱小,哪怕他只是跟你笑嘻嘻地说了一句戏言,你都得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所以当年成化犁庭之后,就没有继续再针对女真进行大规模清除的军事行动是错误的,结果造成了女真做大,大明江山最后再一次沦落到了异族的手里。”

    “成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