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大哥,AK4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十九章 大哥,AK47 (第3/3页)

姓依旧要耕种自己的土地,养活着自己一家。

    数日后,大片农田收割,今年一百多万亩,收割了八九百万石,也就是16亿现代斤,相当于大明所有农田总产量的九十五分之一了。

    这意味着如果新稻种推广到一亿亩,就能达到原来大明七八亿亩田的产量,这产量何止翻了一倍?简直是翻了七八倍。

    不过对于朱云峰他们来说,其实他们也知道这只是短时间内的现象。

    一来朱云峰搞了大量化肥,混合农家肥,加上稀释后的农药以及耕种技术才勉强让这一百多万亩土地达到亩产八石的水平。

    二来稻种现在才算是第二代,还没有退化。等到第五代至第六七代的时候,出现退化问题是迟早的事情。

    三来古代农田还没有经历过化肥透支地力的情况,产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也很正常。

    而推广到全国,化肥跟不上,只靠农家肥的话,产量会减少很多。

    另外就是耕作技术也难以迅速推广到全国,即便推广到太湖周边地区都是在以国家级别的力量完成,推广到全国需要的时间非常多。

    因此综合种种,这一次产量大爆发之后,搞到全国范围内,产量必然没有眼下这样的爆炸性情况。

    或许明年大明全国的粮食也就亩产六石左右。

    但即便如此,相比于以前亩产二至三石,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只要明年顺利的话,那大明社会上的粮食将会呈现夸张的产量。

    十月初,太湖地区的消息传到了乾清宫,太子朱标看着手中的公文,急急忙忙向皇庄的方向而去。

    前段时间由于成功地把发电设备、机械制造设备运到大明来,三小只累得够呛,便想休息休息几天。

    季赫于是提议去长沙洗脚。

    这个建议得到了朱云峰和朱棣的赞同。

    朱标也想去.

    但他去不了,所以只能眼巴巴地在处理了国事之后,跑到尚峰山朱家坪的朱云峰家里,通过视频看看朱云峰他们在长沙怎么个浪法。

    玩了十多天后,该玩的也差不多玩完了,反正朱棣已经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三个人便又从长沙回来。

    从前几天开始,朱棣就去了工匠作坊,鼓捣起了他的AK计划。

    这几天由于一直处理国事,朱标都没过来看看进度,今天恰好收到了新公文,就赶紧来看看情况。

    当朱标骑着马匹,在数十名卫士的跟随下,一路来到皇庄,进入作坊车间的时候,朱云峰跟季赫正在车床边围观。

    就看到朱棣手中拿着一柄充满金属质感的黑色长枪,手里的锤子放下后,爱不释手地摸索着。

    做这把AK可不容易,因为很多制作枪支的冲压件在我们国家是买不到的。

    所以得先通过其它机械加工出冲压件才行。

    为此朱棣听着奥德彪小曲和AI解说,看了几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枪械作坊视频,才做出了一些枪支冲压小件。

    但光有小件还不行,还得有具体构造图。

    虽然小刘之前画了AK的设计图过来,但朱棣又没有理工科知识,纯看图难度还是有点大。

    为此不得已。

    他之后又在B站上看了半天AK构造图,AK扳机组原理等等,加上小刘之前画的设计图,基本上算是搞清楚了AK的内部构造和射击原理。

    接着经历了切割、打磨、抛光、挤压、冲切、钻孔、组装.等等打造流程,这才把这玩意儿搞出来。

    也就是弹簧、钢索现代就能买到,其余钢管、钢板、木板等等原材料也不缺。

    现在朱云峰的仓库里还有一大堆。

    不然的话即便是有那么多机械工具,想完成也非常困难。

    “这是.”

    朱标走进去,看到朱棣正在欣赏打量着自己手中的枪,一时间呆在那里。

    朱棣见到朱标过来,高兴地举起手中的枪道:“大哥,AK47!”

    那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枪械,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AK。

    甚至连上面的木板枪托都一模一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