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四章 前尘旧恨,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二百一十四章 前尘旧恨,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第2/3页)

元这个年号,也是于慎帮他挑的。

    退朝之后,于慎立刻便把朱祐杬,带回乾清宫关了起来。

    与此同时,后宫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祐杬的亲生母亲宸太妃邵氏,终于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皇宫。

    以皇太后的身份,入主慈庆宫。

    而朱祐樘的五个妃嫔,包括她们的随侍宫女,都被于慎下令,移去了洪庆宫的崇质殿居住。

    洪庆宫,就是南宫。

    为永年年间,朱棣为朱瞻基所建。

    朱瞻基在未登基称帝时,就一直住在这里。

    后来,在土木堡事变发生一年之后的景泰元年。

    原本和于谦一起,共同扶持朱祁钰上位的几位内阁阁老们,发现事情越来越不对劲了。

    原本在土木堡之变之后,他们和于谦相处得十分融洽,各自都捞到了好处,心里都还比较满意。

    但问题是,从京城保卫战之后,于谦的个人声望已经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那个时候,京城人人都只知有于少保,而不知还有个皇帝,还有一群内阁官员。

    于谦的手中的权力膨胀到了极点,然后他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于谦开始专权了!

    于谦根本就不拿六部那些官员当人看,连内阁的阁老他都不在乎。

    就是通过朱祁钰,进行独裁统治。任何朝中事务,于谦根本就不和内阁六部商量,直接就让人送到司礼监去了。

    司礼监当时的掌印太监,是朱祁钰从郕王府带来的人。

    司礼监拿着于谦的命令去问朱祁钰,朱祁钰永远就是两个反应,上是之,上从之……

    于谦说的都对,就按于谦说的去做去吧。

    这样一来,内阁和六部的地位就很尴尬了。

    无论什么事情,你于谦一个人就把事情办了,那还要我们这些内阁的老家伙干嘛?

    当时于谦才五十一岁,而内阁的吏部尚书王直,和礼部尚书胡濙都七十多了。

    并且于谦外放了十九年,正经在京城为官才一年多,京城的同僚们都还没跟他混个脸熟呢。

    你这么做,是不是太不尊重我们这些前辈了?

    这个时候,英宗皇帝的内阁们,才开始想起英宗皇帝的好了。

    虽然在正统年间,他们和英宗还斗个不停,但至少比现在这样靠边站要好啊。

    于是,内阁的王直和胡濙,开始谋划接回英宗皇帝。

    6=9+

    再加上从景泰元年的春季开始,瓦剌开始大规模寇边。

    瓦剌连打明朝边境十四个城镇,给于谦和杨洪带去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也先一边打,还一边派遣使臣威胁朱祁钰。

    大明朝堂一天不把英宗皇帝接回去,瓦剌就一天不退兵。

    一直要打到,大明朝堂把英宗皇帝给接回去才行。

    而朱祁钰和于谦,是绝不可能让英宗皇帝回京的。

    王直和胡濙带着内阁六部的官员,连续上了好几次书,请求朱祁钰接回英宗皇帝。

    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英宗皇帝回京的,就是于谦!

    而且朱祁钰的态度,永远都是再议再议。

    就这么一直拖着,就是不下命令接回英宗皇帝。

    朱祁钰和于谦巴不得朱祁镇能死在外面,怎么可能让朱祁镇回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