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二章 不同的态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三百零二章 不同的态度 (第3/3页)

了增加一部分经济效益,这些沿海大坝上面敞开的泥沙,被种上了转基因砧木,作为种植樱桃的场地。

    南排河附近的居民,从一开始的惊讶,到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

    每天飞来飞去的大型运输飞艇,将一个个装满泥沙的坝体吊运过来,像堆迭积木一样建造在堤坝。

    看起来这种堤坝好像不太靠谱。

    但如果大坝的宽度达到几公里呢?

    没有错,渤海湾沿海的大坝宽度设计标准为至少5公里。

    除非附近有高于海拔30米的地方,不然都要堆满5公里的宽度。

    如此一来,哪怕是普通的重力坝,也可以阻挡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水压冲击。

    而这些堤坝上面,可以作为新的农田、果园、道路和居民区。

    不断被抽沙的黄河下游河道,则会成为一条更深的新河。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个人造湖泊。

    官方已经在计划,将漠南的一部分沙漠改造成为农田之后,作为齐鲁省、冀省、豫省移民的安置区。

    因为官方计划在黄河下游沿线,建设15到20个大型的人工湖泊,这些湖泊的位置,就是一些低洼的地区,或者古湖泊遗址。

    这些人工湖泊既可以储存夏季暴雨的降水,同时可以调节华北平原的气候,挖掘出来的泥沙还可以作为沿海堤坝的原材料。

    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平原,但比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洼地区,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了。

    至于这些人工湖泊会不会吸空黄河,其实并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因为目前渤海湾各地的海水淡化工厂,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到时候源源不断淡水注入这些湖泊,反而可以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至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降水,其实中科院的很多科研团队对于这个趋势的研究,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论。

    大家都不敢打包票,说全球变暖,华北平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降水。

    因为现在全球气候突变,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出现,让天气预测变得更加困难起来。

    如果以一年的尺度来看,可能华北平原的降水量确实增加了。

    但如果以月度的尺度来看,可能会出现夏天的雨季暴雨倾盆,冬天的旱季干燥无雪。

    这种情况反而更加致命。

    要知道华北平原可是普遍种植冬小麦,冬小麦在冬天需要下雪,而且下雪量必须比较大才可以。

    要是华北平原冬天不下雪,冬小麦的收成将非常差。

    因此现在建设一批人工湖,也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发生。

    人工湖泊可以在雨季储水,当地的增加蓄洪能力,旱季保证农业用水,同时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这些项目的出现,就是为了应对难以预料的未来。

    不过比起国内的积极应对,国外则显得消极得多。

    哪怕是欧美这些老牌发达国家,仍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确实,例如阿美丽卡,他们确实无所谓,反正沿海被淹了,他们内陆还有大片荒地可以利用,以北美洲的面积,别说养三亿人口了,就算是五六亿人口都绰绰有余。

    更何况阿美丽卡的各州也是各怀鬼胎。

    类似于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等沿海州自然希望积极应对;但那些内陆州,和地形比较高的加利福尼亚州,他们则一副无所谓,甚至在暗中制造障碍,想借机打击东南沿海的各个州。

    面对这种自然伟力,还在勾心斗角,阿美丽卡的衰落已经成为定局了。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