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3章 楚云飞提拔陈峰,五百万军火抵达晋东南!(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303章 楚云飞提拔陈峰,五百万军火抵达晋东南!(求订阅) (第2/3页)

主动开口提。

    楚云飞也会给上一具聊表心意。

    西北制造总局(原太原兵工厂)那边也需要给上一具。

    最后一具才会留到自己这里。

    阎老西得态度非常明确。

    楚云飞很聪明,他自然知道阎老西想的是什么。

    有些时候也需要装傻充愣。

    西北制造总局好说。

    本质上就和楚云飞自己控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他开口要什么。

    阎老西给什么。

    毕竟晋军还是阎老西当家。

    现在日子紧巴巴的。

    一块窝窝头也不能全让楚云飞吃了。

    阎老西毕竟还要照顾其他的老兄弟。

    至于铁矿原材料。

    这件事情最让楚云飞感到棘手。

    全面战争开始之前、国内大多数的铁矿原料的出口地正是日本。

    甚至国内绝大多数的工矿企业投资方不是西方国家就是日本。

    导致绝大多数的矿产资源出口到国外二次加工之后再高价购入国内..

    然后才能成为国内军工企业的生产原料。

    抗战爆发之后。

    资源委员会统筹全面工作、内迁之厂矿企业448家、机器材料七十万吨,技工一万两千人。

    值得一提的是。

    这里面机械工业占比44.4%

    化学工业占比12.5%。

    钢铁工业仅占比0.2%。

    矿业1.78%

    这些都属于国防工业的一部分,总计占比60%

    陕西一地接受了其中的6-7%的产业。

    其中就有楚云飞最为需要的矿产产业。

    当然了楚云飞也不是需要他们别的东西。

    而是需要他们的生产设备。

    要知道长治被称之为煤铁之乡!

    长治铁厂使用的原材料就是长治铁矿直接供应的。

    阎老西在战前储备了一些生产原料。

    但太原兵工厂的产能无法满足战时所需。

    尤其是成为西北制造总局之后的“太原兵工厂”,产能最高也只有之前的七成。

    钢炉搞回来之后,还需要解决铁矿的开采以及原材料生产方面。

    可经过双方讨论简单讨论之后,美国人并不愿意加大援助铁矿开采设备。

    即便楚云飞愿意让出三成的股份,美国人也不同意。

    持续加码到了四成半。

    美国人依旧没有同意、楚云飞只好放弃。

    似乎在美国人的眼中。

    山西铁矿质量不高、没有多少的开采价值,这是个赔本生意。

    美国人不给设备,那就人工挖。

    楚云飞没有别的选择,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只是这一轮谈判下来。

    楚云飞深刻的体会到了为什么会出现造不如买的情况。

    经过他和方立功两人简单的计算。

    对于现如今的民国而言,还真他娘的是进口。

    至少在三年五年内、进口的成本要远小于自己生产。

    只是。

    楚云飞自然不可能接受美国人提出的出口方案。

    转而寻求获得更多的生产设备。

    后续的谈判进行依旧非常艰难,让楚云飞一时间深感疲惫。

    无奈之下的他只好一封电报直接发到了统帅部。

    请求场外援助。

    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常凯申当即派出了兵工署署长俞大维乘专机前往晋东南地区参与谈判。

    并且将准备去香港赴瑞士的张静江这尊大佛请了回来。

    希望他能够主持山陕等地区的工业体系建设。

    看到这封电报的时候。

    楚云飞也是一怔,脑海之中飞速转动,思考张静江的身份。

    俞大维他印象很深。

    浙江人。

    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德国深造,获博士学位。

    是知名的弹道学专家。

    在他担任兵工署署长的三年时间里面,就清查了前人留下十几年的烂摊子。

    截止到抗战爆发之前,兵工署所管理、负责的业务已经表现的非常出色了。

    至于想要完成常凯申给他的备战要求。

    光是需要的法币就足以逼得孔祥熙去跳楼了。

    根本就没那么多钱,不是他没能力统筹造出来所需要的武器弹药。

    给楚云飞印象最深的一点是。

    俞大维和绝大多数的虫豸不一样,他到死也主张坚持一个中国。

    至于张静江此人。

    楚云飞印象不深,此人主要活跃于民国初年。

    此人乃是KMT四大元老之一。

    在和常凯申出现冲突之后便基本上不再管事。

    PS:张主张遵循先总理遗训、实业救国,常凯申要打内战、想统一。

    楚云飞清楚的记得这个人抗战爆发好像是出国避难去了。

    后面具体做啥,楚云飞确实想不起来了。

    他精的是抗战时期的事情。

    对于抗战前的事情也只是关于军事层面的偶有涉猎。

    对于此人有印象、属实不多。

    只知道此人地位极高,尤其是在工业界颇有薄面。

    在常凯申的心目中张静江的地位之高。

    因为就常凯申所言,能够与“国父”相提并论者。

    唯有张静江一人。

    “既然把这两尊大佛请来,想来工业体系建设方面就不需要我们继续操心下去了。”

    楚云飞摸了摸下巴,想着怎么才能够把张留在晋东南。

    再不济也要留在山陕两地。

    哪怕他人在这里面不管事,光刷脸。

    对于后续想要整出来的工业体系建设、也是颇有帮助。

    他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方立功:“立功兄,还要劳烦你跑一趟二战区,希望阎长官能够帮忙出面,能够将这一尊大佛留在山西。”

    “好。”

    方立功果断点头答应。

    楚云飞感动万分,有方立功这个贤内助在,真省了他不少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

    楚云飞刚起床处理公务没有多久。

    陈峰就来到了总部。

    赵鹏程迈步走到了楚云飞的身旁:“长官、陈营长来了。”

    “嗯,让他进来吧。”

    楚云飞放下了手中的钢笔,将其收在了一旁。

    一身戎装的陈峰迈步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之中。

    (陈峰,影视剧形象)

    “长官。”

    楚云飞抬头打量了一眼陈峰。

    “那两门重炮是你带人拉出来的?”

    “报告长官,是。”陈峰。

    楚云飞接着又问:“清华学生,弃笔从戎,黄埔九期毕业、参加过南京保卫战,但因为上面没人的关系,原定是要被派到冀察战区降职担任连长。

    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吗?”

    “报告长官,是三团团长孙鑫璞举荐。”

    楚云飞点了点头:“你、周卫国、孙鑫璞都是黄埔九期,算是也有着同窗情谊、我听说你会日语?”

    “是。”陈峰点了点头:“之前读书的时候就学过一些,在黄埔的时候也针对性的自学了一些。”

    楚云飞闻言颇为满意。

    陈峰并没有前往德国留学深造。

    虽然和周卫国等人同属黄埔九期、但步科也不是就一个班。

    “你升了。”

    楚云飞迈步上前将陈峰的上尉军衔领章摘了下来。

    楚云飞将他的军衔放在了办公桌上,而后递给了他一张新的委任状以及提前准备好的军衔、以及胸标。

    “第十一步兵团副团长兼督导。”

    “长官..我这”

    陈峰傻眼了,太快了。

    要说作战有功,他们确实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那可是两门105毫米榴弹炮。

    楚云飞麾下这么多人,一门都没有的好装备。

    “怎么,不愿意去新编黄百韬那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