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刺破天空的巨矛,76毫米高射炮!苏联的巨额援助方案!(上) (第2/3页)
没搞错吧?
您只是一个指挥官而已甚至连一个军阀都算不上
如果是龙云这样的军阀,史迪威或许还会考虑一番。
可楚云飞
等等。
他怎么知道自己身上具备“能量”呢?
楚云飞怎么可能不知道.
史迪威可是在39年担任旅长之后,三年连跳三级。
这还是没有什么战功的情况下。
论升迁速度,他和马歇尔实际上不相上下。
马歇尔更是美国陆军第二个没有西点军校学习履历的陆军总参谋长
在欧战爆发之后。
马歇尔认为美国一定会卷入战争之中并且开始了相关的备战。
时任的美国国防部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则是主张对反法西斯国家支援
两人配合默契。
至于这个亨利·刘易斯·史汀生。
也是个历来支持民国的战略家。
中国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向日本和中国发表照会。
宣布日本对满洲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
这被称为“史汀生主义”。
话说回来。
史迪威试探性的问道:“您打算以什么作为抵押呢?”
楚云飞笑了笑,再度重复道:“史迪威上校,信用借款自然是没有抵押物的。”
话句话说。
楚云飞是钱想要,东西不想给..
至于美国人能收获到什么。
在楚云飞这支部队之中观摩和学习。
那不就是最大的收获么?
之前兰封会战、战况紧急。
楚云飞没时间和美军观摩团掰扯这些事情。
现在回到了晋东南,又开启了根据地建设模块。
不给自己争取点援助,都对不起自己回来这一趟.
“冒昧的问上一句,您是否可以代表阎长官、代表晋军.”史迪威接着又问。
楚云飞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可以。”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
一旁的史密斯道格拉斯中校则是一脸的懵逼。
PS:这个史密斯道格拉斯是炮兵中校,不是驻中国武官史密斯上校。
好家伙!
史迪威自己也没想到来这一趟竟然还收获到了这样的惊喜..
如果楚云飞成为事实上的割据军阀并且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
这将会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在华权益.
但同样的,这也是个极为冒险的举措。
美国人不是没援助国军阀混战时期的民国军阀。
可现在已经是事实上的统一了..
他们已经没办法这么做了啊。
“史迪威上校,你现如今是美国在国民政府境内的最高军衔,想来我楚某人应该不至于找错人,关于校长那边,我会与其沟通,校长很乐意看到我们在山西地区为其牵制日本人大量的作战兵力,这能够减轻九战区的作战压力。”
听到楚云飞这么说。
史密斯还以为是常凯申的授意。
很显然。
常凯申希望借助美国人的援助,迅速增强楚云飞的实力。
以达到楚云飞在二战区替代阎老西的目的。
也算是另类的统一手段。
这么说的话,也算是能够讲得通了。
史迪威微微点了点头:“史密斯上校(驻中武官)已经奉调回国,我确实是目前美国国防部的唯一人选,我的建议也确实会让那群大人物们开会讨论,但是楚长官,你也知道,我无法给予你保证,但是二十四门107毫米口径迫击炮,以及附一千发的炮弹、足够贵军使用的蓝色88,是我目前完全可以做到的承诺。”
楚云飞微微点头:“这件事不着急..”
随后两人又对相关的观摩内容进行了一些限定。
在孙铭的安排下。
一行人暂住在客房之中。
史迪威一脸微笑的询问道:“孙副官,楚长官一般会在什么地方休息..我可能会有一些事情需要私下里面拜访他”
孙铭恍然大悟,点了点头,指了指不远处的房间:“在那边”
“那边?”史迪威有些疑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边应该是是士兵们居住的方向。”
“是的,楚长官习惯性的睡在士兵们的旁边每天早上洗漱的时候也会和士兵们一起,那边也是警卫营的方向”
史迪威点了点:“我明白了。”
武汉。
统帅部。
常凯申很快就接到了楚云飞想要趁此机会多搞一些援助的想法。
并且在电报之中,他详细的阐述了其麾下各部队作战不易。
如此宝贵的作战经验不能够轻易的分享给美国人。
“猫教老虎,这上树的本事确实不能够轻易的交给他们。”
常凯申颇为感慨的点了点头。
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后,转身示意站在他面前的王世和:“这样,这件事交由子文跟进谈判,他喜欢和美国人打交道,就让他全权负责,你去跟他谈,我还是不要和他见面了。”
“是!”王世和点了点头。
宋子文和常凯申的关系此时尚未缓和,自然不好直接去让自己的“大哥”替自己出面谈援助这件事。
本来常凯申就想着把宋子文丢到美国去专心替自己争取美国的援助。
眼下,刚好有这个机会。
云飞,也算是歪打正着?
甘肃方向。
一辆辆的军车迅速在荒原之上奔驰。
原定。
这群苏联观摩团军官们会在兰州补充燃料后,再度飞往晋南的临汾机场。
但考虑到近期日军航空兵部队近期过于活跃。
他们只能够更换交通工具。
援助给国内的吉斯型号卡车此时成了他们最好的帮手。
观摩团之中的警卫们,痛饮一口烈酒,大吼着猛踩油门。
发动机声轰鸣,宛如野兽一般。
坐在副驾驶上的一名普通陆军中尉见此一幕只是眉头微皱,甚至并未出声提醒。
他的目光重新看向远方,有些出神。
刚刚从炮兵学院毕业的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听从慈父的意见。
选择成为了观摩团的一员。
作为一名普通的陆军中尉。
混杂在了观摩团之中。
他很好奇,一个被美国人观摩团称之为炮兵之神。
一个被各国媒体记者争先报道的东方战神。
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苏联军官观摩团的此行还算顺利。
他们绕道陕北,顺路去了一趟延安参观,而后南下。
最终乘船抵达运城地区。
在这里。
军官观摩团按照原定的计划,乘坐方立功为他们准备好的马匹。
率先前往运城参观。
此时负责接待这群苏联人的方立功也是有些疑惑。
此时的他正在运城负责骑四师的整编整训工作。
小三千号人的骑兵师,每一天消耗的钱粮都是天文数字。
这里面还有不少的烂账,梳理起来十分消耗心力。
楚云飞又给他丢了个大活.
好在没让方立功折腾太久。
第三天的时候,他们便离开了运城,北上前往长治地区。
接到消息的楚云飞。
此时正陪同着史迪威上校参观他们的训练场。
“这是我军的近距离作战,也可以称之为乡村巷战训练张,那边是手榴弹投掷点,这里则是训练的出发点我们将给予士兵们最大程度的贴合实战。”
史迪威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现如今各国的陆军方面其实具备较大的诧异。
就如同很多人认为“德国人天生就是好士兵”一样。
各国的武官并不是不了解德国人的军力。
其实恰恰相反。
很多国家对于战前德国人的小动作心知肚明。
至于为什么会演变成了后面的那番模样,这里面就说不清楚了。
如果从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表现来看。
英国人的战术战法行为颇为呆板,谨小慎微,在英国本土作战之时,他们顽强抵抗。
但在远东殖民地的作战时,他们的二线部队并不具备相应的战斗精神。
美国士兵则是会被批评过度的依赖物质因素。
没有足够的火力准备,他们就不会发起进攻。
这些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在影响一场战斗胜负的。
往往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例如环境、领导力、装备、以及战术与训练。
尤其是训练这方面。
史迪威作为一名愿意和士兵们厮混在一起的指挥官。
他虽然没有什么实战经验。
但他能够从楚云飞的一举一动,以及相关的做法之中分析出楚云飞的建军思路。
从楚云飞所部的训练思路上面来看的话。
这支部队似乎并没有什么过多的经验和技巧。
“士兵的身体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会对兵员的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楚云飞强调道:“我的部队接受的就是在国内战场最为接近实战的训练,所以他们会在和日本人的战斗之中表现优异。
因为我们这支部队的建设就是为了对抗日本人。
如果欧洲爆发战争,我们在欧洲作战的话,我们面对的就是坦克、装甲车,大口径火炮,以及战斗素质更高的敌军。
自然也就无法发挥出相应的战斗力。”
说起这件事情。
楚云飞侃侃而谈:“德国政党的准军事组织-hitler Younth,也为德国的军事扩张和国民健康提供了不小的“贡献”。
据我所知,帝国劳工组织的成员用铁锨代替步枪进行训练。
他们要求严格保持其清洁,像是照料步枪一样。
我麾下的部队也是如此。
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彼此搀扶着在战场上奋勇作战。
我们的炮兵指挥官都要学习相关的步兵战术,以此来确保每个人都了解步兵战术。
确保我们的军官候选人在接受正经的军官培训之前,他们就已经懂得应当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步兵指挥官。”
史迪威若有所思。
楚云飞知道一些他都不知道的德国事情。
这一点让他非常惊讶。
其实这就代表着楚云飞指挥作战并非是完全的实战总结。
他能够接触到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战略战术。
难怪从其中他看到了一些日军步兵战术、德国步兵战术,甚至是英军步兵战术的影子。
综合起来的话。
史迪威这一点实际上和美军的步兵战术还是很相似的。
毕竟美国陆军在1942年所使用的“步兵操典”一直都都是抄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