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2章 楚云飞盼来了财神爷;宋文英:大姑父?(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52章 楚云飞盼来了财神爷;宋文英:大姑父?(求订阅) (第3/3页)



    楚云飞则是开门见山的说道:“此番邀请庸公前来,也是为民生大事计,虽然时局艰难,国府财政无力,可吾等也应当国计民生兼顾并筹,确保百姓们安居乐业”

    随后他便一边长篇大论的表述着孔庸之挂在嘴边大谈的想法和政策。

    一边则是将当下目前晋东南发展状况做成了简单详略的报表缓缓放在了孔庸之的面前。

    同时方立功小声吩咐着酒楼内的厨师端上菜肴。

    得到常凯申应允的孔庸之自然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是扶着楚云飞和阎老西打擂台的。

    自然也没有摆什么臭架子。

    至于楚云飞做的不算到位的地,也是毫不在意。

    毕竟楚云飞是军人,不是政客。

    本身就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山西这地方,孔庸之还是十分了解的。

    他曾在老家太谷一地经商办学五年。

    且在山西出现旱情之时慷慨解囊,募集资金百万美金。

    帮助阎老西鼓吹山西模范省,拉来了大批的投资,给洋人留下了不少的好印象。

    和阎老西之间。

    实际上确实是有情分的。

    只不过后来,在孔庸之大权在握之后,便和阎老西之间产生了不少的间接冲突。

    闹得十分的不愉快。

    但对于造福桑梓,发展山西这方面,孔庸之还是很感兴趣。

    谁都喜欢好名声..孔庸之自然也不例外。

    “本年度预计征收主粮一百八十万石.成立了工业合作社近200个,参加生产者达两万人,年新增产值保守预估四百五十万元.”

    孔庸之看着楚云飞递过来的晋东南地区的报告。

    一时间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而楚云飞则是为孔庸之介绍起了酒楼上的鲁菜。

    “庸公此前曾在山东地区工作.”

    至于为什么没有山西菜。

    也是因为山西菜在这个时期摆盘确实不咋好看,上不得什么台面。

    楚云飞之所以为孔庸之介绍菜肴。

    其实只是想要影响他的思绪而已。

    毕竟晋东南地区其实并非传统产粮区。

    能够生产出这么多的粮食本就不符合常理,而且这还是征募的公粮。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数量。

    孔庸之这种人,自然不会是普通人。

    一心二用对这种级别的选手而言只是基本操作。

    据他所知。

    晋东南地区的苛捐杂税并未废除(正常是废除苛捐杂税的,但是阎老西没执行)。

    而且晋东南地区除了上党平原之外,也没有太多的可开垦耕地面积。

    那么这些百姓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粮食呢?

    似乎是感受到了孔庸之的疑惑。

    楚云飞接着解释道:“庸公,我们晋东南地区不少地区实行的是余粮征集制,对于生产出来的粮食,我们几以最大程度征收,以保障作战部队的供给。”

    “不可..”孔庸之皱起了眉头:“如此下去,晋东南地区民力必然加快速度损耗,于抗战全局而言,无异于杀鸡取卵。”

    方立功叹了口气。

    楚云飞同样微微颔首,一脸的凝重:“我等自然也是知晓这个道理,可现如今暴日猖獗,在山西地区再度增兵,有大举侵犯之势,我晋东南一地百姓不过三百八十万人.”

    “百姓们没了多余的粮食自然也就没办法改善生活,这老百姓若是生活没了奔头,那可就糟了。”

    孔庸之这个老狐狸。

    可不会因为楚云飞是山西人,再诉点苦就相信他。

    投资也需要看到前景。

    看到唾手可得的利益才行。

    山西地区,谁说话算数。

    自然不是楚云飞,至少现在不是。

    而是阎老西。

    值得一提的是孔庸之和阎老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势同水火。

    在增资改组,整理田赋、废除苛杂改良税制和土地陈报、整理币制救济农村金融等经济改革之中在拖国民政府的后腿。

    客观来讲,确实起了效果。

    民众们少了苛捐杂税,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

    据统计,废除的苛捐杂税有五千多种。

    (可想而知这群军阀有多唐三,连这种买办官僚都不如。)

    减少了此类税收六千多万元/年,相当于国民政府一年军费的四分之一。

    并且迫使地方军阀的军费依靠中央提供,使得常凯申很是开心。

    孔庸之财政改革,其实就是在斩地方军阀的财权。

    虽以印花税,以及烟草税的四成进行补充回流。

    但话说回来。

    阎老西这种大军阀怎么可能会执行中央的财政政令呢?

    两人本身就不对付,尤其是阎老西想要在山西地区重新发行晋钞。

    和中央系之间产生了多次的冲突。

    而楚云飞之所以邀请孔庸之过来。

    更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他找不到第二个合适人选能够借力。

    楚云飞以农业钱粮入手,希望能够以贷款的形式得到一大笔的扶持基金。

    这样他就不至于从这群老百姓们手中收粮食,而是买粮食。

    即便是以远低于市场价格购买,也比直接征收要强很多。

    对于常凯申、孔庸之等人而言。

    山西地区需要处理的可不仅仅只有日本人.

    后续的交谈则是看起来更加的顺利,孔庸之虽然没有满口答应楚云飞的请求。

    但也认真的表示会在评估之后做出相应的决定。

    对于楚云飞所提的农贷、工贷,商贷等方面,也是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没有丝毫的敷衍模样。

    楚云飞虽然对政治方面一点兴趣。

    但战史里面或多或少也会有这位“笑面虎”的记叙。

    拿不到钱之前。

    他是一刻都不敢放松警惕。

    在方立功的配合之下。

    孔庸之基本上对两人描述的晋东南地区有所了解。

    见孔庸之松口之后频频点头。

    楚云飞心中也就略微放心了一些。

    而后孔庸之接着就提出了要去长治以及周边地区看看。

    这个楚云飞也早有准备,当即出声答应。

    看呗。

    这一看不要紧。

    看完之后。

    孔庸之这才发现楚云飞是真办事。

    不仅轻工业发展的还算不错,铁厂也是办的红红火火。

    虽然钢厂目前没有设备,处于待建状态。

    可晋东南地区的发展情况。

    远超孔庸之的预料。

    “这一路走来,处处生机勃勃,此行之前我亦没想到在江北,竟然也有这样的锦绣繁华之地。”

    孔庸之不免有些感慨,本来还有一些犹豫的孔庸之此时也是下定了决心。

    一旁的方立功则是趁热打铁,带着孔庸之参观起了长治报社。

    正在指挥工人干活的宋文英听到了动静,转身第一眼就看到了为首的孔庸之。

    她微微一怔,当即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大姑父,您怎么来了?”

    对话删的支离破碎,只能说懂的都懂.

    孔祥熙这种人吧..只能说也算是干过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但根据目前国内的研究资料看的话,还是很难绷的

    总体处于一个过大于过的状态..很难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