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7章 楚云飞胆大包天的作战计划;常凯申赌上政治生涯(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27章 楚云飞胆大包天的作战计划;常凯申赌上政治生涯(求订阅) (第3/3页)

划会遭到拒绝的时候。

    常凯申竟然一反常态的答应道:“依我之见,此计划可行,计划细节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你即刻动身前往开封,我本人已经到了开封指挥部”

    “是!”

    薛岳挂断了电话,如释重负一般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楚云飞:“委员长同意了,但具体的计划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在计划正式确认之前,兰封城还是要守。”

    “是,请薛长官放心!”

    楚云飞敬了个军礼,也不墨迹。

    事情办完就离开,一刻钟也不停留。

    前线战事吃紧。

    他跑这么一趟就是两个小时,耽误了不少时间。

    可这种事还必须他亲自来。

    否则楚云飞也没把握在电话里面说服薛岳。

    毕竟。

    电话里面和见面不是一回事。

    不然常凯申、李宗仁之流也不会动不动就召见将领.

    开封。

    原一战区长官司令部。

    现豫东会战总指挥部。

    常凯申重新换上了一身军装,召集了麾下的幕僚以及一战区的高级指挥官们。

    将薛岳拟定的作战计划提出。

    第一时间就遭到了一众高级将领的反对。

    尤其是刘斐、林蔚。

    他们两人的反对最为激烈。

    若是以往,他们可能还会顺着点常凯申。

    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十来个师围攻个八九千人的十四师团主力一部都打成了这个样子。

    前线将领都认为不是自己的问题,都认为自己出力了。

    是友军不给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要放开口子,让十四师团主力部队汇合,随后再围歼

    这简直就不是所谓异想天开的计划。

    而是胆大包天了!

    常凯申这人心理状态还是有些问题的。

    别人越反对,他越觉得自己做得对。

    而且林蔚、刘斐乃至程潜、晏勋甫等人提出了这些问题,对于常凯申而言。

    似乎只要他挂帅,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

    他目光出神。

    仿佛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指挥黄埔校军,东征淡水城。

    淡水是惠阳县重镇,城墙高大坚固,城壕深且宽,加以地形开阔,易守难攻。

    “救粤军”洪兆麟得知革命军即将围攻淡水,快速调动驻惠州、海丰等地的部队前往增援。

    校军刚从学校离开,上到真枪荷弹的战场上,缺乏实战经验和重武器,加之城池坚固,守军众多,学生军死伤重大,可最后不还是在他的指挥下取得了东征首战的胜利吗?

    而现在,他将亲自挂帅,再度指挥一众“黄埔校军”作战。

    势必会取得此战之最后胜利。

    常凯申的执拗,至少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兰封会战,本身就是他一手所主导。

    一战区的豫东兵团实际上在背河而战。

    他们以破釜沉舟搬的决心,保卫着身后数百万百姓的安危。

    然而。

    实际上这种打法被很多国军高层将领乃至国民党高层反对.

    仅就黄河决口而言。

    就有很多人数次提出过建议。

    与其说是常凯申自己想出来的妙计..

    实际上是国军高层“集体智慧”的产物,而后常凯申拍板做出的决定。

    最早在1935年之时,武汉行营就有过类似的讨论,并且有过相关的提案。

    例如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晏勋甫,他在上任一战区参谋长的时候。

    就已经和副参谋长张胥行以此黄河决堤计划向程潜建议,程认为可行,遂向常凯申请示,蒋回电予以批准。

    陈果夫于1938年4月3日建议常凯申在武陟决堤时说道:“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从此转入佳境。惟黄河南岸千里,颇不易守,大汛期间且恐敌以决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

    除此之外,还有冯玉祥、白崇禧都曾向常凯申建议放黄河之水制敌。

    话说回来,这些幕僚以及一战区高层将领们的想法。

    已经无法影响此时此刻的常凯申。

    他不顾众人的阻拦。

    颇为坚定的采纳着薛岳的战略计划。

    并且立即令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及众人着手拟定详细的作战方案。

    刘斐等人深知他们劝不动这个时候的常凯申。

    只好各自竭尽所能,在既定的大前提之下。

    拟定和完成相关的战役部署,确保此次围歼十四师团的战斗能够更加顺利。

    常凯申自己也很清楚。

    一旦兰封会战失败,华北日军的机械化兵团将直指郑州,开封。

    一旦郑州,开封失守,日军机械化部队在平原上将毫无阻拦的直叩潼关。

    无险可守的西安,襄樊、南阳必失。

    日军将威胁西南大后方四川,同时又分兵沿淮河向大别山北部进攻武汉;

    与沿长江水道进攻的华东日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使武汉会战的国军处于极为不利局面,中国抗战势必陷入最危险境地

    这一仗,对于豫东兵团,对于一战区,乃至对于常凯申而言。

    都是必须要打赢的一仗。

    现在的常凯申,实际上已经赌上了自身的政治生涯去打这一仗,一旦打输..后果不堪设想!

    十四师团两万人是国军的错误情报。

    实质上是三万人的加强师团。

    而且花园口这个事件,作者详细考证过。

    决口的时候非汛期,这群国军高层包括常凯申在内还担心水不够大。

    直接造成的水患伤亡人数达三十八万人。(花园口决堤死亡人数之新考李富中、张雁、张东升)

    至于那个八十九万人的统计数字是谬误,统计的是1、逃难损失人口,2、当地抗战部队对日作战的死亡人数,3、日军对当地人民屠杀人数,4、自然死亡人口,

    还要再提一句,日本杂种在花园口决堤之后,他们也决了一次黄河,以东另外挖开的新缺口,当地人称“东门口”,到1944年,与花园口合二为一,花园口的决堤宽度最终达到1460米。

    晏和程潜、陈等人的事情是他自己口述的文章,这个你们可以直接百度到,不发资料了,看过相关通史的应该也看到过叙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