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四章:《唐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八十四章:《唐礼》 (第3/3页)

能插手《唐礼》的编纂。

    这些人都得好好盯着。

    李承乾要的是我注五经,不是五经注我。

    唐初是一个最好重制礼乐的时代。

    一个是李二想要法统的正确性。

    另外一个,思想不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是很好掺杂私货的。

    等到唐以后,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

    “多谢陛下恩典。”

    张士衡激动不已,主持编撰《唐礼》。

    这样的功绩竟然要落到他的头上。

    他回想起当初还扭捏。

    真是还好没有错过,否则,他要后悔的当初撞死了。

    于志宁,孔颖达等学士大儒,不由羡慕不已。

    “正好诸位名士在此,我也讨教讨教。”

    李二喧宾夺主,坐在李承乾的位置,李承乾坐在他左手不远的位置。

    “太子。”

    “适才我听闻你说为祭奠英灵。”

    李二道:“若是朝廷出面立碑,该如何安排?”

    “大唐将士皆英烈,当为大唐英烈慰灵碑。”

    李承乾道:“宜在承天门之广场树碑。”

    “大唐英烈慰灵碑。”

    众人不由呢喃一句。

    寓意很是直白简单。

    就是告慰英烈的。

    “诸位,你们觉得太子所言如何?”

    李二问道。

    “陛下,殿下所言,自古都没有,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于志宁道。

    李二对他有些不满,轻轻点头了事。

    “陛下,臣对殿下的一句话深为赞同。”

    “自古没有,我们唐朝为何不能有?”

    张士衡正声,道:“我大唐要制定《唐礼》,自当借鉴古礼,但也要拟定新礼。”

    “为英烈立碑,可视为我大唐新礼之一。”

    李承乾给张士衡点了个赞。

    这个礼学老儒,思想并不保守,深得兼收并蓄的精髓啊。

    《唐礼》可借鉴《三礼》,但也要创造出新礼内容来,区别与《三礼》。

    不然的话,还怎么好说《唐礼》是新礼呢。

    没点新礼,拾人牙慧的话,你看有多少眼红的人来喷你。

    “这么说来,孤正好想到个事情。”

    李承乾突然说道:“那日,受陛下之命,前去金光门迎接平定高昌,班师凯旋的大军。”

    “第一眼见到大军,是将旗,大纛在之后。”

    “孤觉得能否统一军中大纛,往后不再有帅旗,将旗,只有一面大唐国旗?”

    嗯?

    有些东西藏在话里。

    很是刺耳。

    先看到将旗,再看到大纛?

    是谁?

    肯定是侯君集啊。

    李二神色有些不自然,他看向房玄龄,好似在说,你怎么没告诉我?

    “殿下所言,倒是不错,只有一面国旗的话,将士们也会更加认可。”

    张士衡刚说话,李承乾又道:“孤还有个想法。”

    “在承天门前,修建一个杆台。”

    “每日旭日刚升,便升起大唐国旗,日落之初降下。”

    “每天用不同的一面,用过的收藏起来。”

    “有功与社稷,有功与天下百姓之人,死后可得国旗覆盖下葬之殊荣。”

    “如此可好?”

    今日更新完毕,明天白天更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