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一章 练气九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一百七十一章 练气九层 (第3/3页)

 毕竟二阶下品灵脉的洞府,就算赁出去,一年也得收个二三百灵石呢。哪能容得某些对郎乙没有什么用处的人肆意修行。

    好在康大宝是个识趣的,并未耗多少工夫,便已对这些木法典籍颇有见地。

    康大掌门虽未看到郎乙实际的珍藏,但也所获颇丰,对于将来筑基一事,怕是又多了半成把握,当然算得上是不虚此行;

    而郎乙虽未似他所想的那般,轻易的便从费司马处得到假丹灵物,但靠着一些粗浅典籍,也勉强算是与司马府和重明宗结下了个善缘,算不得亏。

    纵是郎乙这位筑基真修与其论道,后者许多理论虽然稍为粗浅稚嫩,但也时有言之有物、妙手偶得的发言,令得郎乙都颇受启发。

    若不是郎乙寿元将尽,说不得都要动那收徒的念头。

    然而令得郎乙还未想能到的是,康大宝在这两年时间里,依着玉珏之功,非但将他给的百余部木法典籍牢记于心,而且还顺带手接着这二阶灵地,将修为也提升到了练气九层。

    如此一来,筑基之前的所有关隘,康大掌门已经尽数破之,只待将法力修成圆满,便可尝试服丹筑基了。

    当然,康大掌门之所以能将这些典籍研读得如此之快,除了玉珏之威之外,还有郎乙使了心思,所付典籍同质严重、多是滥竽充数的原因。

    说是百余部典藏,实则书中许多真意大同小异,只要通得一本,再看其他,便事半功倍了。

    若无玉珏激得康大掌门悟性大增,使得康大宝从几部残缺的洪阶功法上头都悟出了不少门道。

    那么靠着康大掌门自己原本这点悟性,在这鹤灵山苦修了五年之后,到底能从这些典籍中汲取多少养分,犹未可知。

    勿论过程有多曲折,至少结果对于双方都还尚可,勉强能算得上宾主尽欢。

    康大宝是个懂事的晚辈,自意会得出郎乙没有多留自己的意思,此次出来前就已经收拾好了行装。

    见得郎乙话已说完,便开口请辞:“既事已毕,晚辈也不好叨扰前辈清修,今日便拜别前辈,自回去了。”

    “如此甚好,小友正是锐意进取的好时候,一味闭门苦修,难有进益。”郎乙听后颇为高兴,却是连装都懒得装了。

    说完这句场面话后,郎乙又唤过文六过来,送康大宝下山,见其神情,是当真对这位费家嫡婿不抱什么希望了。

    文六的态度倒是依旧未变,毕竟康大掌门勿论从前还是现在,与人相交都无傲气,折节相交、不耻下问之举比比皆是。

    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却在许多身居高位的人身上半点都无,却也是许多人装都装不出来的。

    这两年文六与其的关系非但无有恶化,反还变得颇为和睦了。

    也因于此,康大宝在受到郎乙冷遇之后,在鹤灵山修行之时,也照旧得了许多便利。

    更不用说,洪县贺家在这一二年里,因了蒋青的余威和文六的照拂,已经渐渐从贺德宗身殁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这等好处了。

    待二人行到山脚处,事先康大掌门未从郎乙身上感受到的惜别之意,却是从文六这欺善怕恶的老仆身上感受到了些许,当真令人有些唏嘘。

    再与文六拜别过后,康大宝回头望山,时值深秋,山色深邃、层林尽染。

    淡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苍茫的鹤灵山上,为这幅秋意盎然的画卷增添了几分色彩。

    秋风萧瑟,吹拂在康大掌门的脸上,只听得他长出口气,微微一叹:“总算能回去看看了。”

    (本章作家的话篇幅不够了,大家的月票感激附在下一章吧,再次叩谢各位读者老爷的一路支持!括号内字不收钱的,大家放心!)

    应运营官的邀请,现为大家推荐几本,可来一观:

    《叩问仙道》

    凡人少年求仙道,在仙路上探索前行,再回首,青山依旧在,故旧皆白骨。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漠北击匈奴,饮马恒河,从丝绸之路西征拓土,普天之下,莫非汉土,率土之滨,皆为汉臣!

    《人在诸天,摆烂成帝》

    诸天流,九天十地唯唯诺诺,诸天万界重拳出击

    《重燃青葱时代》

    重回过去,这一次,一定要弥补遗憾,然后,努力搞钱!

    感谢香小帅老哥的一百点币打赏

    感谢大家的追读、订阅、投票、评论,谢谢大家!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