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三章 神的藏身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六十三章 神的藏身处 (第2/3页)

闻夕树进入其他人的房间。

    感受其他人的恶意。毕竟闻夕树的事故环节里,只有朋友。

    但他预判错了,闻夕树这次召唤的……似乎还真就是敌人。

    他感受到了,那澎湃的恶意。

    而且,这些敌人的强度,让他无比的意外。那个小女孩,居然可以抵御他的精神入侵……认出讲师男不是闻夕树。

    那个魔王一样的老者,更是看着就让他觉得……充满了邪恶与戾气。

    所有的人,有了罪孽,都需要向牧师忏悔,牧师其实也是小镇的神父,他能够洗涤罪恶,并从他人的罪恶里,获取力量。

    他来自一个古老的地方,那是一个神秘之地,那个地方的半山腰有一座教堂。

    他曾经在那个地方修行,直到有一天,十七个孩子彻底改变了那里。

    从那以后,他就成为了某种厄运的源头,靠近他的人,似乎就会被他身上散发的气息影响,变得邪恶扭曲。

    但这一次,牧师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那个红衣小女孩,似乎本就很邪恶。

    至于那名有着苍老声音的魔王……身上更是有着七种不同罪恶融合在一起的极致邪恶。

    他们不需要被扭曲,他们本就很扭曲!

    牧师的感觉是对的。

    这个魔王,便是荠城的魔王,安荣在。

    吸收了七种极致罪恶的安荣在,自然散发着无比邪恶的气息。

    “牧师么?这个扮相,倒是让老夫颇为意外。”

    强到这个地步的魔王,自然一眼就能找到,谁是那个试图入侵自己的人。

    安荣在,姜晴,意外的统一了战线。

    第一时间,安荣在就感受到了,某种渴望杀死一个故人的念头出现了。

    那个人,他没有见过,但那股精神力量唤醒了那段记忆。

    “我的两个好孙儿么……我都快忘记他们了,却忽然将我唤醒。”

    “我可真的要好好感谢你啊,牧师。”

    恐怖的力量再次涌现!

    姜晴拍手道:

    “老爷爷你好厉害呀!我们一起杀了他吧!”

    安荣在有些意外的是,这个叫姜晴的女孩,身上有着死寂的气息。有这种气息的,还不止一个。

    “你们俩个,也出来吧。躲在雾中,真以为老夫发现不了?”

    安荣在的声音,如同风暴一样,褪去周围的雾气。

    下一瞬……

    皮鞋触碰地面的声音传来。

    一双散发着猩红血液光泽的鞋子,让安荣在一时间有些恍惚。

    “见到女王,为何不跪下?”

    那双鞋子越发耀眼,但安荣在只是冷哼一声。

    姜晴吐了吐舌头:

    “略略略,姐姐你的鞋子真好看。”

    好想抢过来呀。这句话姜晴倒是没有说出口。

    随后,唢呐声响起,穿着红嫁衣的鬼新娘,在抬棺人的拥簇下出现了。

    安荣在第一次感觉到了威胁。鞋女固然强大,但力量体系安荣在很陌生。

    可鬼新娘散发的那种红色雾气,他可是很熟悉的。

    姜晴忽然努努嘴:

    “没意思,一个个都好厉害呀,既然这样,那我也来好了!”

    姜晴忽然用手,捏碎了自己的喉咙。

    在本该步入死亡的一瞬间,她的身体开始异变,渐渐的,她的身影变得瘦长。

    红色瘦长诡影形态显露。强大的无比的气势,让安荣在微微皱起眉头:

    “一个小丫头,居然也可以这么强?”

    须知安荣在变成如今的样子,可是吸收了不少力量。所以他也有些嫉妒,没想到有人可以直接拥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如果是在荠城,主场作战,他当然不怵任何人。

    但在这里,他也只能发挥出自己本身的力量,无法借助荠城的外力。

    饶是如此,安荣在倒也没有太担心。

    因为他能够感受到,鬼新娘,以及穿着神秘红鞋子的女人,还有这瘦长诡影,似乎都是各自为阵。

    且三人都有着死寂的气息,像是被某种规则强行拉来,但存活不久。

    “我想起来了,我已经死了也。好没意思哦。”姜晴说道。

    这句话一说出口,鬼新娘也僵了一下。

    她也回忆起来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棺材被人夺走了,现在的棺材,只是她利用念力所制造的。

    鞋女也意识到,自己本该死去,尤其是自己的鞋子,力量被吸收殆尽……按理说,不应该有魅惑效果了。

    除非,某种规则让自己以亡灵的姿态出现,且能力回溯到了某个特殊的节点。

    “看来,除了我与那位牧师,各位都已经死了。不过,我并非召唤各位来到这里的人,我也是被召唤而来。”

    “而且,一开始精神入侵我们,唤醒我们对某人仇恨的,是你吧?”

    魔王的身影一闪,瞬移一般,出现在了牧师的身后。

    它恐怖的利爪,已经将牧师的咽喉握住,牧师被它毫不费力的提起来。

    安荣在老奸巨猾,当然不会让局面形成“一对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