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布政大人 (第3/3页)
朝廷任二品大员。前元朝避祸,隐居乡野不出,乐善好施,乃是当地名望缙绅,少与乡邻争执,却不料遭灭门横祸,全家五十三口无一幸免,尽遭诛戮,断首断足,死状奇惨,还有女眷惨遭贼人强暴。贼人本还想焚屋灭迹,为乡邻发觉,群起灭火,遂落荒而逃。我川中史上从未出过如此大案血案,朝廷震惊。至于命案具体细节,皆是郑大人经手,因此本官也并不十分清楚。稍待郑大人前来,钦差大人一问便可详知端的。”
朱守仁虽说自己并不主办此案,却也把整个案情说了个大概,描述得十分清楚,上官灵经历过曲阜命案,本已有思想准备,却也听得色变,至于丽娜唐玥唐佩儿三人,早已听得花容失色,感叹不已。
朱文琅正待开口,忽听得有衙役来报:“左参政郑大人到。”在座诸人连忙站起身来,迎到正堂门口。
果见一个身着绯色三品服饰的官员提着袍角急匆匆地冲入布政使衙门,直奔正堂而来,见那朱守仁陪着一人迎在正堂门口,便知定是钦差大人,急抢几步,在正堂外石阶前拜倒,嘴中高呼:“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郑如宗,拜见钦差大人。”他虽说是三品,品级比朱文琅也要高,但毕竟堂上还有他的上司,布政使朱守仁,这一拜是说得过去的。
“郑大人快快请起,不必多礼,请堂内说话。”朱文琅虚扶一下,侧身将手一让。郑如宗这名字朱文琅听起来有点耳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听过,却也不及多想,便请郑如宗进屋。
郑如宗低着头进得屋来,随朱文琅和朱守仁等人进得正堂。
朱文琅转过身来,郑如宗把手一拱,正要重新见礼,眼睛一看朱文琅,却是愣在当场,双膝一软,重又拜伏在地:“原来是恩公!”
这一声“恩公”也让朱文琅回想起来,原来那郑如宗便是自己在济宁府城中,力阻惊马救下的那个老者。
朱文琅当时还觉得此人温文有礼,是个饱学之士,当日郑如宗也曾通名,自己却并未放在心上,也未曾告诉对方名姓,郑如宗才一直不知道救他的人姓甚名谁,只是恩公恩公地叫,反倒让朱文琅一点也不自然地悄悄溜了。
却不料当日所救的居然还是一个三品的地方大员,一省布政使衙门的二把手,左参政,而且数月之后居然在成都府重遇,更是无巧不巧了。
旁边的朱守仁被郑如宗的举动弄得莫名其妙,而上官灵等人也从未听说过此事,看到一个三品大员拜倒在朱文琅面前高呼“恩公”,一时醒不过神来。
“玥姐姐,那个大官怎么叫文琅哥哥为恩公?”丽娜在唐玥耳边悄悄问。
“我哪知道?”唐玥白了丽娜一眼,也是有些莫名其妙。
“郑大人快快请起,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郑大人不必介怀。”朱文琅连忙扶起郑如宗。
“恩公,当日恩公救得老朽和拙荆性命,却不肯留名,让老朽十分感念啊。当日老朽便想恩公气宇轩昂武功了得,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没想到竟然是朝廷的钦差大人,朝廷有此少年英雄,实是朝廷幸甚、大明幸甚啊。”郑如宗虽然嘴中好话一堆,不过朱文琅从他眼神中却能看出来郑如宗确实是语出至诚,也不禁心中感动。
“郑大人,莫非郑大人和钦差大人是旧识?”朱守仁在旁边听了个大概,大约是朱文琅曾救过郑如宗,但心中还是迷迷糊糊,有点狐疑,故作一问。(见本章史实贴片【宁正】【冯胜】【瞿能】)
***********史实贴片:*******
【朱守仁】====朱守仁(?~1404),字元夫,直隶徐州人,官至太仆卿,开创明朝马政。洪武十年(1377),因为官干练,升任四川布政使,治理地方崇尚简约严厉。
【宁正】====宁正(1338~1396),凤阳府寿州(今安徽寿县)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宁正性格沉着有胆略,跟随徐达、常遇春、沐英等明朝开国名将立下不少战功,官至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洪武十五年(1382),除四川都指挥使。河西土官、故元左丞剌瓦蒙藏卜等来降,唯松州、茂州等地的西羌未附,宁正调兵讨之,擒贼首杨知府。
【冯胜】====冯胜(?—1395年),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凤阳定远(今属安徽省)人,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明朝开国名将。洪武三年(1370年),又与大将军出西安,直捣定西,击败扩廓帖木儿,因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宋国公,授予世袭凭证。
【瞿能】====瞿能(?―1400),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父瞿通,明朝开国将领,佑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授官明朝四川都指挥使。瞿通因年老体弱,伤病复发,不幸辞世,按明朝军队世袭制度,瞿能子承父业,接继官爵,以四川都指挥使(正二品)走马上任。在蜀期间,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相处融洽,使巴蜀之地政令通畅,民心大顺,从此四川政权稳固,军民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