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幼虎终大,争夺天子 (第2/3页)
膛,脸上露出追求理想之色,扬声说道。
在部落里,叱奴不知生活目标,仅知为了生计而忙碌。而到了君父治下,他不非叱奴,而是中条军中的丘郎,将追求建设大同之国,为君父开疆拓土。且他出色骑射不再用于狩猎,而是用来干更有意义的事。
用君父与先生的话说,他们的任务便是开疆拓土,镇守控卫边疆,用马蹄征服叛逆。而这事业非他之前所能想象,似乎是贵人们偶尔谈及之事,如今他也成为其中一员,甚至说他更有资格谈及这种事。
他自入中条军中以来,如饥似渴学习汉人知识,为得便是干番事业,为不辜负君父的恩待,为施行君父理想而努力。
丘鹿部与过往生活,他已渐渐遗忘,唯有父母让他难忘。然他为了父母更好的生活,他必须在此积极奋进,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少年中逛了一圈后,张虞见少年们愈发狂热与推崇他,心中既有得意,更有暗隐忧虑。其得意在于他的目标达成,而忧虑在于中条军往后是否会难以控制。
陪同张虞巡视中条军的崔琰面露疑虑,说道:“争锋天下短短数年,君侯养胡儿恐难成事!”
张虞笑了笑,说道:“胡儿虽说年少,但终有长大之日。今时植树,是为待日后遮阴。”
相比崔琰的疑惑,贾诩心中则是忧虑,他已渐渐看出张虞培养中条军的目的,授文习武是为栽培人才。
在拥有效忠于他的人才之后,张虞随时有掀桌子的权利。而拥有掀桌子的能力后,张虞的统治将会愈发稳固,甚至说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历史上,刘秀中兴汉室之后,担心军功集团把持朝政,于是进文吏而退功臣,可其代价是什么?
在于士族掌握出仕权之后,成为刘秀巩固统治,整治士族的阻力。典型便是大司徒欧阳歙,在刘秀执行度田之政时,查出欧阳歙出任汝南太守时,贪污受贿上千万钱。
而张虞如今在培养超脱士族与功臣的一方势力,虽说是用于治理边疆,但万一调到汉地,或是说至中枢任职,其情况则就不同了,三方鼎立的局势必会比双方并立的格局更加稳定。
贾诩捋须暗叹:“幼虎虽小,但长大必会食人。而食人与否在于君侯,君侯所图远大啊!”
其实贾诩所思考的内容,张虞在早期没考虑到,他仅是想培养山竹人用于维稳边疆,确保他在边疆的统治。但实际来看,张虞大一统之后,为了巩固他在地方上的统治,或许真的会引入无依无靠的中条军儿郎平衡形势。
且不言张虞在腊月之时,探望薄山上的中条军的胡儿少年。而远在信都的袁绍则是通过雒阳公卿的口信,得知了张虞欲迁天子于安邑的谣言。
袁绍端坐案几上,手捋胡须,面容尽显思虑之色。
“雒阳来信言,张虞遣使至雒阳,请天子就食安邑。而天子虽说拒绝,但河内却盛传张虞欲出兵京畿,迎天子于安邑。”
袁绍环顾众人,说道:“诸位皆为智谋深远之士,不知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