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破局之计,三人成虎 (第2/3页)
荀彧舍张虞、袁绍以投曹操,其已是经过深思熟虑。曹操虽说颠簸流离,但荀彧为了证明他的眼光是正确的,依旧是勤恳出谋划策,希望能帮曹操破局。且荀彧相信曹操,以曹操军事才能,必能做出一番事业。
曹操负手踱步,担忧说道:“东行鲁地就食可行,然向袁绍上疏求兵一事,我今拒绝将家眷迁至信都之求,故恐袁绍无意援助。况豫州孙坚尚未出兵,若孙坚出兵用武,其与吕布合力,则恐不能胜之。”
“不然!”
荀彧说道:“吕布为张虞乡人,其与张虞同击李傕,克定关中,迎奉天子。若吕布袭取兖州,则袁绍西临张虞,南接吕布,北为刘和,袁绍三面临敌。时张虞出兵河北,袁绍将危如累卵。故袁绍忧虑形势,当会资助使君夺取兖州,以为他之屏障。”
“至于豫州孙坚,其深受袁术猜忌,今袁术岂会用孙坚取兖州。孙坚如不至兖州,则兖州之敌仅吕布一人。倘若使君明岁难取济阴,无力控遏河、济二水,则再商议另取根基之事不迟!”
“徐州为使君之仇寇,今不易取之;淮扬除刘繇外,则无诸侯盘踞,使君尚能观望。”
“文若所言有理!”
曹操踱步思量,说道:“徐州众志成城,非能骤下。且今年天灾人祸齐至,兵马疲惫难以用武。如能得袁绍资助,明岁雨水如常,谷物丰收,则或有破吕布之希望。若明岁不能建功,兖州非久留之地,需再商讨基业之事。”
“使君英明!”荀彧说道。
倒不是曹操、荀彧悲观,非要找退路,而是兖州形势比历史上更复杂。如袭取兖州的吕布可非历史上的丧家之犬,而是朝廷册封的正宗兖州牧,他的背后有张虞作为依仗。袁术为了恶心曹操,不介意伸手帮吕布。
有了张虞、袁术插手,在判断兖州未来局势上,荀彧、曹操愈发谨慎,故制定了两套方案。如果打败吕布,曹操则联合刘繇限制袁术;如果打不赢,兖州为四战之地,曹操需要及时抽身,尽快寻觅新的基业。
而新的基业,唯有尚是处女地的淮扬可以观望。淮扬距离曹操近不提,真正关键的是曹氏在淮南一带颇有人脉,甚至可以说谯县曹氏的人脉经营在淮扬。
如曹操讨董兵败,扬州刺史陈温资助兵马;曹仁阴结少年,周旋淮、泗之间;曹洪旧时在淮扬当官,为曹操在扬州招募到五、六千人。亦或曹休因祖父故尚书令曹鼎曾任吴郡太守之故,携家母避难于吴郡。
故对曹操而言,他若在兖州打不开局面,凭借父辈在淮扬的人脉,他或许能有所作为。然曹操内心不愿前往淮扬,毕竟就实际情况而言,淮扬难以争霸天下,且他至淮扬意味着要重建基业,一切将要从头而来。
曹操在与荀彧、程昱商量好后,为了得到口粮,于是率兵东行至鲁地。并遣人联络袁绍,以大局形势为由,并许诺割让河北郡县,以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