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闻谏则喜,议伐幽州 (第2/3页)
刘邦入关中所谓的宽松之法,在于对秦法不合理法律的纠正,而非单纯的宽松之法。故张虞治关中,所纠正的事项,便是让关中士民不受乱兵侵扰,严厉维持治安。二者看似不同,本质上都是针对前人不合理的制度修改。
在张虞自娱自乐之时,却闻从吏中有人开口,说道:“文王不敢以游田为乐,故尚书记而告诫于众;鲁隐好观鱼之乐,故春秋载而讥之。君侯以高祖为效,但仆未曾闻高祖好游猎,且高祖及灭秦而平天下,便开秦之宫苑以令百姓耕作。”
“天下形势纷乱,公孙逆据幽州,兵马强劲;袁氏拥有冀州,富强兵盛。故君侯当令将校操练兵吏,命文官忠奉国事。今君侯以出猎以聚将论兵为善事,然此非文吏本分之事,诸君上下劳惨,何以思经国高略,何以为操济民良政?”
“仆斗胆妄言,望君侯能谅解从属,不负众望!”
此人之言一出,让在场文吏陷入沉默,张虞出猎纯粹是在折腾他们。仅是碍于张虞的威望,无人敢提反驳意见。
郭图恐张虞不悦,呵斥说道:“崔季珪休得胡言,今速速退下!”
“且慢!”
张虞淡然的神情,用鞭指向贾诩,问道:“今下出猎,君不乐否?”
贾诩神情尴尬,隐晦说道:“诩武威人士,通鞍马之术。”
“公达呢?”
“攸为君侯参军,今有要务当追随左右!”荀攸说道。
见二人转移话题,张虞便知崔琰所言不假,平静的脸上露出笑容,说道:“我征辟季珪为从事,便是令君劝谏良言。我率众出猎既为娱乐,亦与将校论兵。”
“然娱乐之事为孤私事,论兵之事为兵事,与诸文吏无关。故从今往后,文吏不必随行出猎,其中必须出行者可御车驾。”
“遵命!”
张虞望着仪表不俗的崔琰,赞道:“季珪敢于直言,值得赞赏。赏君绢百匹,粮百石,盐五十石,钱粮虽少,但乃我之心意。日后若我行事有误,劳君上疏指正。”
“多谢君侯!”崔琰欣喜而拜。
崔琰本为冀州甘陵东武城人士,他虽出自日后闻名的清河崔氏子弟,然在少年时期,却是爱好击剑,崇尚武事。直到二十二岁因乡里向郡里举荐,崔琰至此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
待张虞统一并州,先后将卢植、蔡邕邀请至晋阳后,二十九岁的崔琰为了深造求学,放弃前往混乱的青州,而是至晋阳向蔡邕求学。
蔡邕见崔琰天资出众,收下为弟子,教授了大半年,便觉得崔琰值得重用,于是向张虞举荐。而张虞收到蔡邕书信,得知崔琰至晋阳,当即征辟其为从事,以为车骑将军府幕僚。
至午时分,张虞让无关文吏回长安,仅留下参议军事亲信。
暖阳下,张虞坐在交椅上,问道:“据朝廷书信,经朱儁出使劝说,袁绍答应出兵讨贼,今朝廷询问我军出兵时间,并命刘和率兵至河东,与我军汇合。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