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霸府之选,征召公达 (第3/3页)
钟繇捋须微吟,说道:“以繇之拙见,君侯不妨暂以安邑为车骑将军府治。”
“安邑为夏时旧都,夏取薄山之铜铸兵,收解池之盐为税,得以王一时;晋虽不以安邑为都,但却以河东为治,用以制衡关中、代狄,夹辅王室;晋亡而魏立,魏国以安邑为都,西取关中,东据漳邺,称霸于一时。”
“君侯既要分心河北,又需大治关中,何不如择中取安邑为府治?”
钟繇将他所考虑之事,尽数说了出来:“君侯以安邑为府治,收解池之盐为税,以来养兵;北望代赵,以制河北;西安关中,以复陇上;东观河南,以威京畿。府治者非为都,仅一时之安。待君侯安河北,则能以雒阳而制中原;若平中原,则能以长安制天下。”
张虞若有所思,钟繇以安邑为霸府确实有道理。霸府不是都城,霸府的变化需要因形势的变化而变动。
他若以长安为霸府,因地理关系,巴蜀与陇右将会是他比较好发力的方向。然根据今形势而言,他未来的方向将是东出,消灭盘踞在河北的袁绍。故若以河北为战略发展方向,其实晋阳会更合适,毕竟并州对河北有地理优势。但若以晋阳为治,则就难以顾忌关陇地区。
根据以上内容而考虑,短期内以安邑为霸府会是好的选择,其地理四通八达,北临太原,西毗关中,南往京畿,东近上党,利于张虞针对四方变化而用兵。
“霸府治所之事暂议!”
斟酌几许,张虞说道:“今我让元常南下长安,是为助我梳理关中政令诸事,推行赋税新制于雍州,及商讨并、雍二州诸郡长吏人选。”
钟繇说道:“此事不难,劳君侯选拔贤吏出任,并督查各郡县官吏。而余者赋税及户籍核查之事,可交于在下与诸吏施行。”
顿了顿,钟繇笑道:“君侯名声既威震天下,并据山西诸郡。故繇欲举荐一人,不知君侯愿用否?”
“何人?”
“颍川荀攸,荀公达!”
“公达?”
张虞大喜而笑,说道:“昔黄巾之乱时,我与君、公则、公达等贤士相识于颍川,其智谋出众,盖有平、良之才。我欲征辟录用久矣,仅不知公达今在何方?”
在王允诛董之前,荀攸在朝廷出任黄门侍郎,张虞曾经去信隐晦招揽过,仅是被荀攸委婉拒绝,张虞便没关注荀攸。之后荀攸因涉及诛董之事,遂被董卓下狱。过了不久王允诛董,荀攸便被释放出来,并请求外任蜀郡太守,后续因蜀道闭塞,张虞便不知其踪迹。
钟繇说道:“公达求任蜀郡太守之后,因蜀道不通,便滞留于南阳。近日书信于繇,聊及形势,并叙旧往事,繇方知其行踪。今君侯坐拥并、雍二州,何不如书信召之,表其为上卿,以免被袁术录用。”
“善!”
张虞微微颔首,说道:“公达与君关系深厚,我今表疏征召之余,劳君书信一封。”
“愿为君侯效力!”
PS:今天恢复作息,明天早更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