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六章天下之望,录尚书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九十六章天下之望,录尚书事 (第2/3页)

“去岁追随王公匡扶朝纲,功亏一篑。今臣追随张君侯,终为陛下驱贼。臣两度辅佐汉室,救国家于水火,今心中再无遗憾!”

    “吕卿扶危济困之功,朕莫不敢忘!”刘协紧握着吕布的手,感叹说道。

    今见天子众人神态各异,除刘和、吕布外,最引人注目便是刘备。

    刘备身居第二列,念及一路所见,以及刘协之前所面临的艰难境遇,暗暗垂泪而叹。

    很快,刘协便注意到刘备,问道:“不知卿家姓名,今为何哭泣?”

    刘备抹去脸上泪水,说道:“备乃孝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今随张君侯讨贼,念我汉室衰微,一时感怀艰辛。如有失礼,望陛下勿怪!”

    刘协大为感叹,说道:“卿虽为远宗,但却不忘汉室,今后当赖诸宗辅弼。”

    顿了顿,刘协可不敢忽视张虞,亲自挽着张虞的手臂,说道:“君侯于汉有兴平之功,今天下之望所在,朕代汉室谢之。”

    “臣惶恐!”

    张虞后撤一步,拱手说道:“为人臣尽忠君之事,虞今之所为合乎于本职,不敢受陛下赞誉!”

    见张虞并未自傲,在旁观望的士孙瑞多有安心,今至少可以保证张虞不是董卓那般人物。

    而张虞则是因刘协年纪轻轻,便懂得拉拢人心,不得不感叹刘协聪慧,若是换到太平盛世,至少能为明君。今可惜遇见王朝末年,不管有没有张虞,刘协终究会沦为亡国之君。

    在一番寒暄下,众文武簇拥刘协入未央宫。然在排列位序上,众人互相谦让。

    “济安有匡扶汉室之功,今可居首位!”士孙瑞说道。

    “不敢!”

    张虞向朱儁、皇甫嵩拱手,说道:“朱公为车骑将军,甫公为太尉。虞虽有功绩,但不敢越矩,劳二公居先!”

    “济安谦虚了!”

    朱儁说道:“济安功绩显赫,救国家于水火,今若不居先,老夫怎敢居前!”

    “二公资历深厚,为国家之依仗,虞愧莫能比及,劳二公居先!”张虞推辞道。

    张虞、朱儁、皇甫嵩三人的一番谦让,在张虞强烈的反对下,终由皇甫嵩排首位,次为朱儁。而朝廷诸卿见张虞谦逊,心中尤是大喜,对张虞的忧虑减轻很多。

    刘协坐于榻上,心急问道:“不知李傕情况如何?不知今岁能否东迁雒阳?”

    张虞拱手答道:“禀陛下,臣自洛水击败李傕,便不知其出逃去向。臣以为李傕当会逃亡陇上,以求一时之安稳。今臣虽大破贼军,但关中尚有余孽,陇右韩遂、宋建暂难降服!”

    “故臣恳请陛下诏,赦免除李傕及其亲眷之外,余者关西叛军残部,以便臣为陛下铲除叛军!”

    “至于东迁雒阳?”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自董卓大火焚烧雒阳,宫宇尽数被焚,容臣令河内出物料修缮宫宇,并让关东诸侯遣使朝谒陛下,上贡州郡钱粮。”

    闻言,刘协笑容满面,说道:“卿忠心国事,朕甚感欣慰。东迁雒阳之事,劳卿遣使奔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