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姬周东迁故事,袁公路之野望 (第2/3页)
道:“不知明公之意何如?”
袁术捋髯而笑,说道:“我袁氏深受汉室之恩,今天子蒙尘,深陷水火,术岂能推辞。今劳卿回禀张君侯,此番出兵讨贼,孤将遣兵从武关入关中,策应张君侯讨贼。”
有便宜不占是傻瓜,张虞与刘虞联手表他为大将军,又遥尊他为盟主,他尽得名利上的好处。在出兵问题上,张虞承担灭贼重任,他出偏军即可,故他若不答应会盟,岂不是可惜了。
当然了,袁术内心自有一番考量,汉室衰微已久,而他袁氏名播天下。明年他出兵兖州,如能占据兖州的话,天子被安置于雒阳,岂不是白白便宜他。彼时他占据荆、兖、豫三州,孙坚手上握有玉玺,待他灭了袁绍,天下半壁入他手,更替国祚并非难事。
即便他明年打不下兖州,他控制了颍川,也能向朝廷施压。况且他作为盟主,迎奉天子有功,彼时朝廷更亲和他,将能有利于他解决袁绍、曹操二人。待时机成熟时,他同样能称帝继位。
袁术妄想称帝的想法非凭空而生,从今天下形势分布来看,荆州被他所据,豫州几乎落入他手。而长江下游的扬州内部响应他的豪杰不少,尤其是扬州刺史陈温去世之后,袁术已表陈瑀为扬州刺史。
如果以袁术情况来看,今他势力遍布扬、荆、豫三州。然袁术最大的问题便是疆域虚大,由他委任的太守、刺史多,但其中多少人效忠于他,则是需要打个问号。
“明公宽厚济民,令士人所钦佩,资代君侯拜谢明公!”孙资欣喜道。
“善!”
且不言袁术已同意会盟,并命张勋率兵于明年春出兵武关。而今不止袁术答应会盟,收到张虞信件的徐州刺史陶谦也答应会盟。而陶谦之所以应张虞之盟,其原因来自张虞、刘虞二人联手表他为徐州牧,以应盟虚名换取州牧官职,对陶谦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初平三年末,经张虞遣使奔走,在关东拉起一波诸侯联军,互表官职,各得利益。如袁术为盟主,号大将军;张虞受表卫将军,司隶校尉;陶谦被表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另吕布、董承、刘备等将各得官职。
而细观联军成员,北路军以张虞为首,刘虞提供大军物资;中路军以车骑将军朱儁为首,陶谦负责摇旗呐喊;南路军以大将军袁术为主,豫州刺史孙坚象征性列名。
李傕、郭汜、樊稠等关中叛将得知联军消息,心神惶恐不宁,连忙向贾诩请教退敌之策。
“文和,张虞因我等诛杀王允之故,联合袁术、朱儁、陶谦、刘虞等诸侯伐我,今当如何是好?”李傕忧虑说道。
樊稠唉声叹气,说道:“今以我之见,不如将天子遣还于关东,令关东联军自行解散!”
闻言,贾诩忍不住翻白眼,自己和这群无谋之人同伴,怎能成就大事。
张虞借口讨贼为次,今怕不是贪图上关中的富饶。自己细观张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