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天子非亡国之君 (第3/3页)
“君从长安而归,不知可是天子有口谕转告大司马?”张虞问道。
因知道并州与幽州为盟友关系,刘和倒没隐瞒,坦白说道:“陛下思念雒阳,有东归之心,故命和潜行出京,联络关东义士,看能否兴兵讨董,迎天子于雒阳。”
“天子岁数几何?”张虞忽然问道。
刘和思索了下,说道:“虚岁十二!”
张虞感慨说道:“先帝驾崩时,天子不满十岁,便天性聪慧,惹人怜爱。今虚岁十二,便知寻觅忠臣,匡扶国难,实属难得,乃天下之幸。”
刘和深以为然,说道:“陛下年少好学,常能举一而知三,晓利弊之事,有明君之风。”
刘协算是所有亡国皇帝里最倒霉的,历代亡国皇帝很多是折腾一番才亡国。而刘协从登基开始,便被董卓控制,再被郭李二人争夺,后面被曹操所控制,最终将皇位禅让与曹丕。
刘协非亡国之君,亡国之君或在灵帝。
张虞说道:“陛下既有东归雒阳之念,我与大司马将必倾力救驾。”
“劳君侯了!”
说着,刘和迟疑了下,说道:“陛下因王司徒迎合董卓言行而疑之,不料王司徒竟韬光养晦,蓄谋董卓,倒是让陛下错怪了!”
王允为了成功诛董,其所执行之事无不是为董卓考虑。而董卓见王允如此识趣,一直忠心为他效力,虽略有猜忌,但依旧是引为心腹。而王允因谄媚董卓,倒是让不少人鄙夷,其中便有刘协。
张虞感叹说道:“王司徒为诛董卓,忍辱负重,不负汉室!”
“然也!”
刘和说道:“待和归燕,便恭候君侯书信。及令号一发,大司马必出兵助之。”
“善!”
张虞沉吟少许,提醒说道:“大司马为幽州牧,理应执掌幽州大小军政之事,然大司马却将军务委托于公孙瓒。公孙瓒今率幽州之兵逞凶于河北,此是为恶虎。”
“故以我之见,君回到幽州,当尽量招募兵马,为大司马掌军,以免恶虎噬人,而君无力相抗。”
“多谢君侯提醒,我当回禀我父!”刘和感激道。
公孙瓒之所以能在乱世前掌握那么多的兵马,根本在于刘虞的提拔。
刘虞上台之后,解决了乌桓之乱,裁撤幽州大量兵马,仅留下精兵万人。而因公孙瓒武力出众,勤勉做事,刘虞便将精兵万人授予公孙瓒。而公孙瓒凭借这股兵马,在幽州境内一家独大,成为仅次于刘虞的二号人物。
因提拔之故,刘虞可算作公孙瓒的恩主,而公孙瓒受限于这层关系,倒是对刘虞恭敬。但恭敬归恭敬,在乱世开启之后,为了他的霸业,公孙瓒不顾刘虞的反对,强行与袁绍开战。
到现在为止,刘虞与公孙瓒矛盾渐渐凸显,不仅是碍于手上没兵,另外对公孙瓒还抱有幻想,因而才没和公孙瓒翻脸。
而公孙瓒至今不与刘虞撕破脸皮,除了考虑到刘虞的名声崇高外,他还需要刘虞为他提供兵粮。毕竟幽州属于刘虞,郡县长官听刘虞的政令,而非他公孙瓒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