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决战时刻(下) (第2/3页)
体,看似分散开来,各自作战,似乎有点散乱。
但实际上,有一根绳将他们牵在一起,这绳子便是隋军的指挥旗,
萧夏做为主将,他们会根据战场的各种变化,不断下达军令,屈突通作为副将,就要不折不扣执行萧夏的军令。
他指挥旗帜不断变幻出各种组合,引导着隋军攻击吐谷浑的薄弱环节。
隋军的这种灵活作战方式显然就是吐谷浑骑兵各自为阵作战方式的克星
当敌军骑兵铺天盖地杀进大阵后,他们每个人的感受就是前后左右都是长矛,让他们防不胜防。
除了疾速奔跑,吐谷浑骑兵根本不敢停留,但无数骑兵就在奔跑中被一矛戳下战马。
在对付游牧民族的作战中,这种汉人军阵作战十分犀利,他们能形成铁板一般密度极高的矛阵,迎击游牧民族的集团冲击。
一旦冲击结束,进行到单兵作战时,军阵又迅速扩大分散,用小方阵集团来对付敌军的单兵,他们背靠背,五十根长矛面对四面八方。
也导致每个骑兵都会面对四面八方的长矛刺杀。这个时候两侧的护卫骑兵就迅速后撤,成为驻阵军,保护主帅和指挥体系。
这其实就是一个作战效率问题,敌军看似人数多,但实际上大部分士兵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无效奔跑中,真正对隋军士兵的近距离劈杀很少出现。
而有了距离,五米长的长矛才能将它长兵器作战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长矛的每一击刺杀,都是一次有效性作战,每三次刺杀,必然有一名吐谷浑骑兵被刺穿身体落马。
对分散作战的吐谷浑骑兵,它的兵力多的优势没有能发挥出来,相反,它单兵作战腹背受敌的薄弱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也是萧夏军事能力的一次飞跃,他不再作为大将冲锋陷阵,而是作为集团主帅指挥两军决战。
萧夏能因地制宜,随时调整战术,找到敌军的薄弱点进行攻击,这便是他弩箭平射的目的,宁可少放一轮箭,也要人为制造障碍,减缓游牧骑兵的冲击力。
而军阵变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