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决战时刻(上) (第2/3页)
的盔甲,他们的盔甲能抵御游牧骑兵的弓箭射击。
只有脸部不被射中,基本上对方的弓箭射不穿他们的盔甲,而八千弩手还都带了脸甲,这是专门对付游牧骑兵骑射。
尽管不少隋军是第一次和吐谷浑人作战,但他们丰富作战经验使他们一眼便看出了吐谷浑军的优势和弱点。
首先训练就谈不上,在奔跑中根本没有任何队形,一看就是没有训练过的牧民。
那种游牧骑兵特有的强悍杀气在他们身上也看不到,远远不如突厥骑兵,显然他们平时的生活没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自信,而是处于一种世世代代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属于温顺良民,他们身上自然就不会有杀气。
仅从这一点,就能断定这是一支弱旅,其次他们没有长兵器,每人只有一把短刀和一副普通单弓,由此可推断,他们弓箭射程比较短,绝不会超过百步,一旦冲击无效,进入近身搏斗,他们的短刀根本就不是隋军长矛的对手,五十厘米的短刀怎么可能和五米长的长矛抗衡?
在强大的军阵面前,再娴熟的马术也发挥不出来,只能用于逃跑。吐谷浑军队在历史上被称为打不死的小强,有两层意思,一是他们的战斗力拉跨,容易被人一脚踩死,战斗力拉跨的原因也很简单,占统治地位的鲜卑人人数太少,撑不起战场,而倍受压迫的羌人不愿意为鲜卑人卖命。
第二层意思,吐谷浑地域广阔,吐谷浑贵族打不过就跑,躲得远远的,让敌人找不到,等敌人撤军后他们又杀回来,这一招屡试不爽,就给人一种打不死的感觉。
对方已经冲到一里的位子了,萧夏立刻下令道:“军弩摆阵!”
隋军军旗挥动,开始迅速调整阵型,四座大方阵中各奔出两千长矛手,他们把长矛放在地上,取过背在身后的军弩,拉弦上箭,半跪在地上,军弩呈直角平举,这是事先交代过的命令。
这时吐谷浑骑兵也正疾速向前奔驰,他们手执弓箭,用两腿控制着战马,等待着射击的机会,两军越来越近,吐谷浑士兵嘶声骂声交织成一片,后方鼓声隆隆作响,鼓舞着吐谷浑骑兵的士气。
但隋军却极为安静,安静得让人可怕。
三百步.....两百步....一百五十步,已经进入隋军弩箭的杀伤范围,吐谷浑骑兵兴奋得大喊大叫,但萧夏并没有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