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决议敲定 盛会消息引巨震 (第2/3页)
往日修行界隐藏于江湖之中,如今要搬上台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流派都表现得相当慎重。
选拔机制问题、胜负评判标准、参赛年龄设置、比试烈度以及参赛奖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都在反复讨论,征求各方意见之后才能够最终敲定。
往日的高功大会,也就一两天左右的时间,而这一次大会,却足足持续了七天。
关于此次“武英论会”的具体细节,也正式敲定了下来。
此次武英论会,将以擂台战的形式举办,不设量级,除了不允许使用武器之外,不对招式和击打部位做任何限制,也没有传统的点数设置。
分出胜负的条件只有三种。
一方失去战斗能力,另一方获胜。
一方主动认负,另一方获胜。
同时,为了防止双方血勇上头,死斗纠缠,两败俱伤,每场比赛将会设置一名裁判和三名评委,这四人皆由老一辈武道高手担任。
若双方陷入死斗困局,便由裁判出手终止对决,判定胜负,三名评委超过两人认同裁判的裁定,即为比赛最终结果。
这便是第三种分出胜负的方法。
参赛者的年龄将会限制在四十五岁以下,并且会采用三级赛制的模式进行层层选拔淘汰,选出最终的优胜者。
分别是“海选”,“省赛”以及“百英论武”三个阶段。
海选将会以市区为单位,自愿报名参赛,抽签对决,各市区的前三名,将会晋级省赛。
而为了避免各流派的一些实力强大的武人运气不佳,在海选阶段便相互中签,因此各地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流派以及高功散人,拥有推荐一定数量“种子选手”的名额。
种子选手将会直接跳过海选,晋级省赛。
而省赛的前三名,将会晋级下一轮,也就是最终的全国大赛“百英论武”。
这百余名武人,将会齐聚在同一座城市之中,进行对决。
整个赛程预估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可以预想,在这段时间之内,随着武英论会逐渐被普通民众所知晓,最终百强赛的热度,将会达到何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