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缘 第两百四十章 曹党之“捷” (第2/3页)
就围上了很多的“赌徒”,不少人都想要用压上一条性命去殊死一搏,以求换取一个光宗耀祖的锦绣前程。
因而一时之间,整个京都的官场环境,大为变化。
野史记载:嚣张之徒红紫辈,殿上公卿尽俯首。
可想而知,那时的曹有望,声势已经到了何种的夸张地步。
而作为曾经的礼部尚书的阁老大人,因此自然也就将整个礼部,给纳入进了自己的核心势力范围之中。
礼部下属的四个清吏司,从郎中到主事,大量的官员都沦为了阁老曹有望的马前卒。
这些天底下嘴皮子最为厉害的读书人,喊着一口一个的“大道之行”,文绉绉的,意图将主观上的“与民休息”政策,给彻底的拖到泥沟里,从而敲打那位即将继位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景孝皇帝:朱启。
而那时候的韩兆,身为处在整个事件漩涡中心的礼部清吏司主事之一,虽说只是一个清水衙门上的冷板凳,但他只要愿意参与到此次的事件之中来,甚至连站队都不需要,只是写上两篇模棱两可的议论文章递上去,想来升官也只在曹有望的一念之间。
然而……
韩兆并没有那么做。
在景孝皇帝继位后,为先皇守灵的这段时间里,这位有着自己原则的读书人,没有写过一篇锦绣文章,也没有在朝堂上说过一句附和曹党的话。
在他的眼中,先皇治下的大岷王朝,虽说较为软弱,却也算得上对黎民有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
若是让他昧着良心去写文章批判,不好意思……
做不到!
韩兆是有自己的坚守的,他从不趋炎附势,也未曾人云亦云。
读书人只是一直都在旁边静观,他看着那些整日里叫嚷着批判的官场同僚,只是在四下无人的时候,轻轻叹气。
一月以后,礼部的半数官员,几乎都赶在了继位天子朱启的登基大典之前,顺利的得到了升迁。
孝皇帝朱启,为了先帝的身后事,不得不屈从于联合了礼部官员的阁老:曹有望。
为此,对于其提出的诸多要求,朱启都予以实现。
在外界看来,这毋庸置疑乃是斗争胜利的信号,曹阁老的声望也是当即更上一层。
那个时候,整座京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