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前缘 第两百三十九章 初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前缘 第两百三十九章 初识 (第3/3页)

会有太大的难度。

    可这份试卷,却偏偏就在科试中落选了。

    这……

    看着试卷底部,那个题写在落款处的学政批示“引经据典不甚明了”八个大字,韩兆就足矣知晓,那位负责组织科试的学政大人,显然并没有真的看过这份卷子。

    那评选的标准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看着刘成清文章结尾的那一句“平息四海事,只为功千秋”。

    韩兆可以断言,就单凭上述的这段话,如果是出现在大岷天子所组织的殿试之上,便足矣让整个的大岷官场,产生一次事关“为官为谁”的问题的大讨论。

    因而,少年刘成清所写文章的立意之深刻,也就显而易见了。

    韩兆仿佛是找到了一个自己内心的投射,看着那个重归县学的少年,这位年轻有为的教谕大人,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

    他要收刘成清为弟子,细心教导,竭力铺路。

    只是想要看一看,这位贫寒人家的孩子,究竟能在那座金銮殿上,带来怎么样的大浪风波。

    而刘成清从此以后,也就有了伯乐。

    ……

    又是一年春,当刘成清在县学的科试中,顺利的一鸣惊人,夺得头榜头名,开始准备当年的秋闱之时。

    两年任期已满的韩兆,决然的放弃了重返京都的机会,只为能够带着这位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去完成那个双方心中的梦想,角逐高堂。

    韩兆并不是一个天赋特别高的读书人,虽然他曾经考过殿试,却也只是最末流的三甲同进士出身,与进士及第的那几位文曲星,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但这并不妨碍在他教下的刘成清,头脑开窍。

    在有人帮助和扶持的前提背景之下,当年秋闱,刘成清一举斩获荆州乡试的第二名亚元。

    再然后,来年春闱,又成功考中贡士。

    到了这一天,眼瞅着这位出身贫寒的穷小子,马上就要登临天子座下,光宗耀祖了。

    刘成清却没有跟恩师打一声招呼就消失了……

    他只留下了颇为潦草的几个字:老娘病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