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陇右旧族,太子右卫率张亮(第二更) (第2/3页)
“不是吴王。”张顗微微摆手,说道:“权万纪虽然曾经是吴王长史,但实际上不过是职务关系,双方并没有多少私下利益往来,自从权万纪调任齐王长史,双方之间的关系便已经疏远了。”
“虽朝夕曳裾,无违接侍,而职务一离,有同宾客。”柴令武缓缓的点头。
“对,南梁何逊的这句话就是这意思。”张顗点头,说道:“吴王背后依靠最多的,还是弘农杨氏,其他人很难进他的核心,权万纪也是一样。”
“那么,他的背后究竟是谁?”柴令武神色凝重起来。
“权家,当然是权家,天水权氏也是天下大族,权万纪的堂兄权弘寿更是太原起兵的老将,陛下的秦王府长史、陕东道大行台左丞,贞观以来,从太仆卿,升任兵户二部尚书,天水郡公,陇西大族啊,他们不需要靠谁的。”张顗感到有些好笑。
所有人看到权万纪,都忍不住的想起李恪,却不知道,人家本身就是大族子弟。
“原来是陇右旧族,这下子就都说清楚了。”柴令武这下子彻底的放松了下来。
摸清楚了权万纪的底细,他也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所谓的陇西旧族,实际上是在北魏,前隋,鼎盛的几个大族,譬如令狐,元氏,独孤,权氏,张氏,甚至窦氏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家族,他们在大唐建国的过程中,不能说没有出力,但出力不大。
大唐建国以来,皇帝努力东向,以关陇韦裴薛柳杨杜几家为核心,然后拉拢王崔卢郑李几姓,控制天下。
同时,蜀中,荆襄,江南,岭南各地世家也逐渐的融入大唐。
当然,他们的位置还是靠外。
在这个过程中,令狐,元氏,独孤,权氏,张氏,甚至窦氏这些旧族,逐渐的被甩离权力核心。
不说其他,就是独孤家也是如此,窦家情况稍微好些,毕竟是皇帝的母族,但这些年实际上权力也在逐渐的走下坡路。
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几姓走出的刺史数目在每年递减。
中枢的寺卿宰相是一回事,真正评判一个家族鼎盛与否的,还在于他有多少刺史。
随着皇帝越发的任用关东的人才,关陇豪门出身的刺史数目都在减少,更别说是本身出不了多少人才的陇西旧族了。
当然,这里面和当年大唐开国的时候,陇西甘凉的旧族支持薛举梁师都有很直接的关联。
对于这些东西,柴令武自然是门清。
甚至于权万纪,是他们这一波人当中的一份子。
只不过便是他们这些人当中,也分着好几个群体,究竟谁在做什么,如果不是特别通气,别人也不知道。
他们也不会让别人知道。
……
“这么说来,权家是试图打通因为齐家断掉的那条线,所以今年,权万纪才在齐州发力的?”柴令武抬头看向张顗。
“光州在淮河那条线,光州因为齐家而断,只能够发力黄河,齐州因为齐王在,韦家的关系,本来是有一条路的,但是我们需要这条路更扩张,而且还要不能损害韦家的利益,也不能让韦家做大,所以便只有阻断阴家了。”
张顗摇摇头,说道:“我们原本的目标只有阴家,可不想动齐王,但如果阴家彻底出局,局面反而又不利。”
“因为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这块利益,到时候一旦乱起来,陛下也会关注过去。”柴令武明白其中的逻辑。
“便是如此,这些话你可以直接说给魏王,阿耶说了,可以挑着说。”张顗郑重的看着柴令武。
柴令武明白,随着这些事情越来越多,他们也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在李泰面前。
不过无妨,只要不让李泰知晓全貌就好。
更何况,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