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章 令太子监国,处置政事(第二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九十四章 令太子监国,处置政事(第二更) (第3/3页)

真的看向群臣说道:“封禅大事也,诸项礼仪,诸般贡品,还有随同重臣,沿途各州县都要齐备。

    关键是要天下和定,百姓安乐。

    传旨,令天下诸州县刺史县令,从即日起,务必仔细今年农耕之事,以求今岁丰收,天下盛世,朕才好祭祀泰山,上告昊天,万民丰盛。”

    “臣等领旨。”群臣齐齐俯首,神色郑重。

    天下丰收,皇帝祭祀。

    若是今年哪里出了天下不丰之事,耽误了皇帝封禅大计,那么恐怕不用皇帝出手,朝中的百官就会直接将他弹劾到死。

    “太子。”李世民侧身看向李承乾。

    “父皇!”李承乾立刻拱手。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明年封禅,朕今年要到河东盯着,长安这里,留你监国,妥善处置政事,尤其是吐谷浑和吐蕃之事。

    另外,突厥和薛延陀的事情,你也要多盯着点,免得被人家打到长安而不自知。”

    “儿臣领旨。”李承乾立刻郑重拱手。

    “魏卿!”李世民的目光看向群臣当中,魏征立刻拱手站出:“陛下。”

    “太子监国,你留守长安辅政,同时也好好的教导教导他天下之事。”李世民别有意味的说了一句。

    “臣领旨。”魏征立刻肃重拱手。

    “陈国公,范阳郡公,岑卿,崔卿……”皇帝一一点名。

    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尚书左丞卢承庆,中书侍郎岑文本,户部侍郎崔仁师,礼部侍郎温无隐,兵部侍郎崔敦礼等等三省六部都留下了正职和副职一人留守长安。

    其他人,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刘洎等人,全部跟随皇帝东巡。

    皇帝东巡并不是固定之事,但时常有,到了后世李治之事,等到洛阳紫微宫完全重建之后,基本就是一年一去,成固定之事了。

    那个时候的洛阳,已经是彻底的陪都。

    当然,现在的洛阳一样是东都。

    东都洛阳,北都太原,南都成都,西都凤翔,帝京长安。

    皇帝会不定期的巡视各方。

    多以洛阳为主。

    而且一去,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大多数都会跟随。

    到了李治时期,是因为天下人口暴涨,加上关中可供收税的土地极速减少,渭水洛河水运不畅,所以皇帝才会在每年夏天定期东巡洛阳,以为就食。

    如今大唐虽然还远不至于如此,但是到了夏末秋初,陈粮已尽,新粮未收之时,长安粮价飞涨也是常事。

    所以皇帝才会经常率领那些消耗最多的朝中大臣,还有王室贵族,一起东巡,从而减少长安压力。

    洛阳如今还算不上陈旧,依旧能用,等到十六年后,才会被彻底的重修。

    ……

    夜色深沉,宫城森严。

    李承乾有些疲惫的返回东宫。

    “殿下!”李安俨赶紧端上一杯浓重的茶汤,然后站在一旁,压抑的眼神底下,是控制不住的兴奋。

    李承乾看了李安俨一眼,摇摇头,说道:“安俨,你不会觉得,父皇让孤监国,就是真的那么信任孤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