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推演、猜测、行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九章 推演、猜测、行动 (第2/3页)

到近前,向陈郎中夫妻道喜。

    有那机灵的丫头,赶紧就往后院送信,告知陈秀芸。

    陈秀芸一听说大哥中举了,也顾不得自己还坐月子呢,披上外衣就往外走。

    白芷、白薇俩丫头赶忙拿着斗篷和帽子追出去,给陈秀芸捂的严实了,一起往前院走。

    “爹,娘,我大哥真的中举了?”

    陈秀芸腿脚麻利着呢,很快就到了院子当中,语气兴奋的问道。

    “哎呦我的天,你咋还出来了呢?说好了坐双月子,好好养身体的,你往外跑什么?”

    李氏一见闺女出来,少不得要埋怨唠叨两句,嫌陈秀芸不听话。

    “娘,我没事儿,都养了这么长时间,早就恢复过来了。

    再说了,我这还穿着厚衣服,戴着帽子呢。快跟我说说,大哥中举的事儿。”

    陈秀芸心急哥哥中举的事,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再说四十二天产褥期已经过了,陈秀芸坐月子成天在屋里,早就憋的难受,正好趁机会出来走走。

    众人七嘴八舌,就把陈允哲中举的事情,说给了陈秀芸听。

    这下,陈秀芸听明白了,大哥不光中举,而且名次还挺不错的,第二名亚元。

    这下,可把陈秀芸激动的不轻,眼泪差点儿落下来。

    “爹,娘,师父,师娘,媳妇儿,兰心,咱回屋去说吧,正好也都饿了。”

    大中午的,也不能饿着肚子,全都站在院子里聊天啊,还是进屋去,摆上饭菜,边吃边聊得了。

    就这样,众人去了曲家,厨房往上端菜端饭,大家伙儿坐下来,一边吃饭,一边商议回宽甸的事。

    陈家的根在宽甸,陈郎中的父母亲人,李氏的父母,都葬在宽甸大青沟呢。

    如今陈允哲中举,光宗耀祖,陈郎中和李氏,就商议着要回去祭拜祖先。

    “爹,娘,我有句话,说了怕是扫你们兴。”曲绍扬轻咳两声,开口道。

    陈郎中和李氏抬头看了眼曲绍扬,“绍扬啊,你想说啥就说,这都自己家人,没啥忌讳的。”

    陈郎中明白姑爷的个性,不会无缘无故这么说,肯定有他的缘由。

    “爹,娘,我知道大哥中举了,你们心里高兴。

    若是寻常年月,理所应当要回去好好庆贺一番,流水席不摆上三天三夜都不算完。

    祭拜先祖那更是应当应分,子孙后辈出息了,先祖泉下有知,也会高兴的。”

    “可眼下这形势不明朗,倭国那头自打海战胜了之后,他们的船在渤海和黄海上横行无忌。

    而且,倭国的陆军部队,如今也从平壤开赴到义州,据说有两万五千人。

    虽说咱大清在江这岸也布置了将近三万兵士,可大清的军队什么情形,咱心里都有数。

    如今双方数万兵将对峙于鸭绿江两岸,战事一触即发,想来我二哥那边形势也很紧张。

    眼下爹娘回去,势必让二哥分心,束手束脚不得施展,我和秀芸也提心吊胆,难以安心。”

    曲绍扬费心巴力的把老丈人和丈母娘都弄过来,就是想让他们避开战乱。

    如今这个时候了,二人要回去,那曲绍扬之前所做的不都白费了么?

    陈郎中和李氏对视一眼,都有些犹豫。

    “绍扬,你跟爹说,这小倭子,真敢打过鸭绿江来么?”陈郎中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

    “爹啊,小倭子在平壤城胜了一场,海战也胜了,他们还有啥不敢的?

    眼下别看着像是挺平静,那群小倭子肯定是在找,从哪儿过鸭绿江最保险最稳妥呢。

    他们不是不敢,而是想绕开咱大军封锁,找防御的薄弱点。

    这些小倭子阴险狡诈,惯会使手段,不能小瞧他们。”

    曲绍扬摇头叹气,都到这个时候了,怎么还幻想着小倭子不敢打过来呢?

    “真的?哎呀,那沿江一带岂不是很危险?那可怎么办啊?

    老二还在宽甸呢,可别出什么事儿。”李氏闻言,害怕起来。

    毕竟是个妇人,对这些不太懂,又记挂身在宽甸城的儿子,关心则乱。

    “师父,你说,如果小倭子想要偷偷过江的话,选哪里最合适?”

    曲绍扬没有回答李氏的问题,反而是扭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