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主战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第3/3页)
俄战争中输给了日本,有很大原因是俄国后勤糟糕,很难向远东战场输送兵员和其他物资。
日俄战争确实是日本证道列强的战争,但日本的敌人只是半个俄国,甚至连半个都不到。
这也是战争后的日本虽然被承认为列强,但却只能位居末等列强的原因。
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改革成为一个强大的列强国家,这对日本这个相当落后的东亚国家来说是一个奇迹。
但不可否认的是,被承认为列强的日本还是有着很多的缺陷,特别是在工业和经济方面。
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时期,日本的工业在列强之中都只是中等偏下。再加上日本国内缺少矿产资源的原因,让这个国家难以像德美这些新兴的列强国家那样快速发展。
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命令之下,俄国的战争机器如同迟暮的老人一般开始启动。
与此同时,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帝国和其他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在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帝国动员了超过28万的军队,由阿卜杜勒克里姆纳迪尔巴夏将军指挥。
在奥斯曼帝国的亚洲部分,还拥有超过12.6万的军队,由将军穆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指挥。
欧洲和亚洲的军队加起来超过40万人,拥有超过850门火炮,如此规模的陆军力量也算是相当强大了。
虽然无法和列强国家相提并论,但这些陆军力量对抗塞尔维亚等掀起叛乱的巴尔干民族,说是碾压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也就是塞尔维亚等民族对奥斯曼帝国的愤怒情绪太过激烈,这才导致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再加上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纪律水平和整体战斗力方面并没有那么强大,让这场本来应该一边倒的战争变成了双方持久性的拉锯战。
虽然英国为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提供了一批步枪和一些比较稀缺的战略资源,但这仍然无法有效提高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实际战斗力。
而塞尔维亚和其他民族的军队那边,俄国提供的装备数量更少,质量更差,但他们却凭借这些装备爆发了极其强悍的战斗力。
也正因为奥斯曼帝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让俄国下定决心干涉这场战争,并且以极快的速度解决奥斯曼帝国军队,迫使英国政府同意俄国已经击败奥斯曼帝国的事实。
虽然战场上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表现糟糕,但不管是奥斯曼帝国还是背后的大英帝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
在奥斯曼帝国军队不计伤亡的进攻之下,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塞尔维亚等反叛势力已经被逼到墙角。
或许不用一年的时间,奥斯曼帝国就能彻底结束这场战争,重新确定对塞尔维亚等民族和地区的统治性地位。
这也是英国人放心大胆的举行维多利亚女皇的加冕典礼,并且减少了对巴尔干半岛关注的原因。
局势可谓是一片大好,英国政府对奥斯曼帝国的援助甚至都已经减少了。
毕竟经济危机在影响着大英帝国,能减少支出的地方,自然是减少为好。
只是英国和奥斯曼帝国不知道的是,俄国内部已经在准备着战争了。俄国还将准备战争的消息告知了塞尔维亚等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让这些南斯拉夫人不由得为之一喜。
在好消息的加持之下,巴尔干民族抵抗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也变得更加激烈,甚至还将奥斯曼帝国军队逼退了好几公里。
可惜的是,沙皇俄国对巴尔干民族的装备支持也在逐渐的减少,毕竟这些装备是要投入到自己的军队来打这场战争的。
武器装备的支援和俄国的亲自下场,巴尔干民族自然知道哪一个选择对自己更加有利。
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门的内哥罗人翘首以盼,完全不顾正面战场己方已经节节败退的局势。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巴尔干半岛局势愈加糟糕的状况下,俄国终于决定了,那就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