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0章 荣国府?走了走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90章 荣国府?走了走了 (第2/3页)

想了想,也叹了口气道:“若三位皇子中,有一位能像他一样就好了。”

    眨了眨眼,皇后的目光渐渐从宫灯移到了隆祐帝身上,“要不然,陛下今夜留宿坤宁宫,臣妾努力下生个公主出来,招他为驸马?”

    隆祐帝苦笑道:“你怕不是失心疯了,十月怀胎再生下来,要小岳凌二十多年了。再者说,不都将林如海的孤女指婚给了他吗?”

    “太医院也说过了,你的身子已经不适合生育了,好好养着便是。”

    皇后皱眉佯装不喜,“还不是陛下不努力,试一试又无妨。”

    说着,皇后便来扯住隆祐帝的衣角,隆祐帝似触电了一样立即起身,道:“国事繁重,朕还得再仔细读一读岳凌的奏折,就先回去了,皇后好生安养。”

    “夏守忠呢,快,摆驾!”

    隆祐帝匆匆忙忙的走了,惹得在旁伺候的宫女们憋笑。

    皇后眉头轻挑,道:“好了,休要闹了,各自去做事。元春,来研墨,本宫想再为玉儿去一封信。”

    ……

    京城,

    苏州大捷的消息如同一阵风般,迅速刮过了京城上空,万人空巷,热闹非凡,人们皆是走出了房屋,相互庆贺着这不可多得的大捷。

    京中不少有江南人士,当听闻江浙数十年的顽疾竟是被安京侯一朝去除,那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逢人便夸赞着安京侯的功绩。

    勾栏,酒肆,茶馆,凡是百姓们常去的聚众之处,今日无不是座无虚席,人山人海。

    而他们所谈论的也没有别的事,只有安京侯一人。

    有人想起安京侯未知真假的坊间传闻,有人又猜着当今圣上会如何奖赏,又有人推测着安京侯究竟用何等手段完成无一人阵亡的壮举,市井间热火朝天,如同年节已至。

    京中的高门大户,尤其勋贵一脉,更是要坐在一块儿,论起这天大的事。

    尤其安京侯曾在北蛮之祸中,提拔了一干四王八公的子弟,才让他们如今在京中仍保有一席之地,简直是天大的恩情。

    一想到要论起安京侯的事,那就再没有比荣国府更好的去处了。

    消息传开还没多久,各家的女眷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荣庆堂上庆贺,面见贾家的老封君。

    而贾母还没从今早上的事中缓过神来。

    原来,今早甄家二爷甄应嘉被押解入京了,而且宦官在城门楼下就已经广而告之,会择日问斩。

    此时此刻,在与几个管家媳妇打牌的贾母才知道,她让人南下去办的差事,完全没办下来。

    找贾琏来了解状况,竟是从他口中得知,安京侯丝毫没给荣国府颜面。

    不但如此,若不是因为贾琏伏低做小,成了甄家犯错的旁证,只差毫厘就将荣国府也一并查办了。

    这让贾母气得不轻。

    求你做事,你不做也罢了,还让贾家来蹚浑水,成了送甄家砍头帮手,这她还有什么颜面再见甄家的女眷,其余四王八公家的人该怎么看她?

    贾母还在荣庆堂上急喘着粗气,四王八公家的女眷还真就蜂拥而至了。

    “老封君,您可听说今早的事了?”

    王子腾的夫人刘氏凑近了与贾母道贺,一脸谄媚的笑容。

    可这笑容看在贾母眼中,只有心烦,她还以为满堂的人是来看她的笑话,心中腹诽不已。

    “这王家的人倒是惹人嫌,一入门就提这不中听的事,不是明摆着不让我下得来台吗?”

    她哪里知道,根本没几个人在意甄家的死活,颓败的无人在意,只有繁盛的鲜花满堂。

    贾母皱了皱眉头,只好敷衍道:“听说了,倒是我们做的不够多了。”

    众多女眷闻言脸色一滞,没想到安京侯在苏州再立新功,贾家竟然还沾了功劳,果然和贾家搞好关系,没准真能上了安京侯这艘大船。

    众人面面相觑,刘氏吞咽了下口水,忍着不堪的脸色,继续套近关系道:“哪里哪里,荣国府能参与其中,简直令我们面上都有余光。老封君向来不问外面的事,这一出手果然不凡。”

    贾母心底冒出了大大的问号。

    “前一句话倒是中听,我还以为这王家的人是回心转意了,可后面一句是什么意思,甄家的人都快死了,是老婆子我出手不凡?”

    “果然这人心术不正,还在讥讽挖苦我。”

    贾母看向一旁忙着招待众多女眷的王夫人,不禁心底又升起几分憎恨之情。

    可众人的目光,就没从贾母身上移开过,她此时此刻也只得捱下心头的火气,继续搭话道:“谈不上不凡,只是有人他不辨亲疏,成不了气候,我只是稍微提醒了些。”

    女眷们又是愕然当场。

    传言赵德庸通敌叛国,欲要搭乘倭国船只逃走,被安京侯未卜先知,炮击拦了下来。没想到竟是荣国府率先截获了消息,告知了安京侯。

    众人相视一眼,皆是暗叹着,两位老公爷留下的家底果然不凡,就连祖地江南,还有这么灵通的消息,实在是不能小觑。

    瘦死的骆驼,真是比马大。

    有人按捺不住,问道:“不知老封君有没有与安京侯通过信?若是他归来摆宴,能不能让我们也得一封请柬?”

    贾母皱眉,她怎么没通过信,她正是为了甄家的事,才破天荒的给那孽障送了信,不然她哪里愿意惹得一身骚,唯恐避之不及呢。

    “这人什么意思,质问我没有帮助甄家吗?”

    贾母瞪眼道:“当然通了信了,他是封疆大吏,归来也只有诏书能决定,又谁人能说得准。”

    众人一片惋惜,但也踏清了门路,这荣国府果然与安京侯相交匪浅。

    不愧是唯一与安京侯有牵扯的府邸。

    传言荣国公贾代善就是安京侯救回来的,也算是两代功勋之臣的交接了,更何况除了荣国府外,安京侯从未涉足过别家府邸,还能说二者不亲近吗?

    众人不禁感慨道:“安京侯实在太过出众,而年纪尚且及冠,往后到达何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