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太子发行纸币,李世民震怒 (第3/3页)
方发的防伪指南查看,确认无误后,笑着说:“成啊,这纸币以后就是钱,有啥不成的。”
说着,便给王二称了米。
这一幕,被周围不少人看在眼里,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人,也开始对纸币有了更多的信心。
在这个小小的集市里,纸币开始慢慢流通起来,虽然还有些磕磕绊绊,但它已经迈出了融入百姓生活的第一步。
之所以这么直接,跟这纸币是大唐太子造出来的有很大关系。
对于所有的农户来说,他们已经感受到曲辕犁的好处了。
已经被冠以‘圣人’名义的大唐太子,加上开荒等各项政策的颁布,信誉这块,可以说是直接拉满。
只要是太子说的,就是真理。
辽东城最大的集市,各大商号的掌柜们齐聚辽东通宝行。
通宝行内,宽敞明亮,装饰典雅,堂倌热情地为大家介绍着纸币的使用规则。
一位来自长安的绸缎庄老板陈掌柜,看着手中的纸币,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对身边的同行说:“这纸币若是能在辽东顺利流通,咱们的生意可就好做多了。以前带着大量铜钱出门,不仅沉重,还不安全,如今有了这轻便的纸币,往来贸易方便太多。”
旁边的药材行老板刘掌柜也点头称是:“而且太子殿下对咱们外来商人还有诸多优惠,这辽东商业圈看来是要大兴啊。”
随着纸币的试点推行,商业中心的交易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本堆满铜钱的店铺柜台,现在多了一个专门存放纸币的匣子。商人们在交易时,不再需要费力地数铜钱,只需拿出相应面额的纸币,交易便迅速完成。
在一家大型的瓷器店内,一位波斯商人正与店掌柜讨价还价,最终以五贯纸币成交了一批精美的瓷器。
波斯商人高兴地说:“这纸币我可从没见过,如此方便,以后与大唐的贸易,肯定会更加频繁。”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接受并喜爱上纸币。
他们发现,使用纸币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还降低了交易成本。以前因为携带铜钱不便而放弃的一些小额交易,现在也因为纸币的出现而重新活跃起来。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纸币的发行使得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
这就跟后世的网络交易支付类似,钱的流动变得迅捷起来。
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还没有任何担心的情况下,纸币开始大规模介入到经济活动中。
最初还是在辽东地区,然而仅仅只是一个月多月的时间里,在八月初时。
纸币的流通,就已经到了大唐内陆。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唐河北道。
这可是太子造出来的东西,出于大唐太子的信任度,许多在河北的商人,也能直接接受纸币的购买。
谁愿意买卖点货物,带着几箩筐的铜钱啊。
一贯钞,那可就是一千枚铜钱。
而现在,只要随身携带一张纸。
虽说现在只能去到辽东通宝行进行兑换,但更多的商人相信,等太子处置好辽东的事务,肯定是要回到长安的。
毕竟皇家的一些隐秘,外人可不知晓,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
以后整个大唐,肯定都会开设通宝行,届时这纸币在大唐自然也能兑换。
哪怕是现在,去辽东兑换,不过是麻烦些罢了。
商人的贸易,向来是迅捷的。
很快,长安城内,也已经出现了纸币的交易。
主要是以一贯十贯这样的大宗货物交易为主,大商人都喜欢用辽东通宝行的‘票据’进行支付跟购买。
长安的商人听到消息,也是直接认可太子名下钱庄的‘票据’。
贯钞纸币上的太子头像,还是引发了不少的轰动。
好在长安邸报之前,就已经拓印过太子头像之事了,这次接受起来也很容易。
然而,当这个消息传入宫廷的时候,这个中的意味,少许有些不同了。
八月底。
太极宫内。
李世民看着龙案上,一贯,五贯,十贯钞上的三个不同角度的太子头像,面色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