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1章:太子发行纸币,李世民震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271章:太子发行纸币,李世民震怒 (第1/3页)

    贞观十八年,六月。

    大唐的光辉如同璀璨骄阳,遍洒辽东半岛。

    辽东一统,四方来贺。

    周边的部落小国忌惮大唐太子之威严,根本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

    对于大唐来说,高丽,新罗,百济,不过是三个小国。

    但放眼整个东亚地区,三国实属是数一数二的大国。

    然而就是这样的大国,被大唐太子全部覆灭,彻底的纳入到大唐的版图中,这样的威慑力,可以说在如今的时代,已然是完全拉满了。

    当然,军事上的征服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片土地真正归心大唐,实现长治久安,才是重中之重。

    很快,李承乾颁布了早就准备好的一系列政策。

    首先是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业这块,辽东百姓比之大唐,还是有很多差距的。

    于辽东各地设立劝农使司。

    把相关的农业技术编撰成册,精心选拔那些熟悉农事、责任心强且对新政充满热情的官员任职。

    劝农使司的首要使命,便是在这片土地上播撒先进农耕技术的种子。

    工匠们日夜赶工,赶造曲辕犁及各类农具,保障百姓们的开垦跟耕种。

    大量的士兵被裁,还兵于农。

    古语云,好男不当兵。

    大部分的青壮年,在这个时代,对于当兵是非常抗拒的。

    这一政策,使得大量百姓感恩戴德。

    整个辽东半岛,原高丽,新罗,百济之地,李承乾总共留下来的兵力,已经不足十二万。

    这个数字相比之前,完全是天壤之别。

    这些留下来的兵源,首先是年龄上相对年轻,基本上都在二十五岁左右,其次他们本身就有经历过多次战争,勉强来说算是精锐了。

    除此外,辽东各地设立大量的治安司,退役有所功勋的士兵,基本上都被安置在治安司内。

    约莫有五万治安司的捕快维持治安。

    除耕种外,在灌溉方面引入水车技术。

    安排能工巧匠在河流附近选址建造水车,利用水流的自然动力将水提升到农田,巧妙解决了部分地区灌溉难题。

    同时,鼓励百姓挖掘水井,采用辘轳汲水,进一步保障农田用水。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积极推广轮作与间作技术。

    耐心教导百姓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顺序轮流种植不同作物,如小麦与大豆轮作,既能保持土壤肥力,又能增加作物总产量。

    开荒得来的私田,百姓也能得到部分的赋税减免。

    对于开垦土地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不仅给予耕牛、种子等物质奖励,还授予荣誉称号,让他们在乡里备受尊崇。

    为了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李承乾设立了专门的监察小组,对各地开荒情况进行严格巡查,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侵占百姓利益。

    商业的繁荣是地区发展的强大引擎,李承乾决心打造辽东商业圈。

    交通乃商业之命脉,于是下令征集民夫,大规模拓宽和修缮连接各主要城市的道路。

    在更多的交通节点设立驿站,不仅方便了官方文书的快速传递,也为商旅提供了舒适的休息和补给场所。

    为了营造公平有序的商业环境,李承乾果断取消了诸多不合理的关卡和税收。

    并且发布统一的度量衡。

    明确规定在辽东地区,无论是大唐商人还是当地商户,亦或是异族外邦,均使用统一的度量器具,保障交易公平公正。

    为了吸引更多商人前来贸易,李承乾在主要城市划出大片区域,设立大型集市和商业区。

    给予外来商人诸多优惠政策,如提供免费的摊位、减免税收等。

    而这其中,最大的政策。

    无疑是辽东通宝行。

    李承乾一直是想发行纸币的,印钞,这几乎就是直接把信用变现,一旦成功,在宏观层面上,这各中的利润超乎想象。

    但是在大唐,因为世家大族的关系,纸币的发行受到很大的限制。

    可这里是辽东,完全贯彻李承乾意志的辽东大地。

    以太子的身份,强行发行纸币是不现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