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9章:百济投降大唐就不能打了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59章:百济投降大唐就不能打了吗? (第3/3页)

以多欺少,碰上这档子事,哪能不管。”

    文忠微微颔首,目光在二人身上打量一番,又道:“二位古道热肠,文某感激不尽。只是这辽东可不比长安,二位初来乍到,可有周全的打算?”

    单瑶神色坦然:“我等是听闻太子在辽东开荒之事,因此携带了一些货物,也想着能赚取些许田产。”

    文忠闻言怀疑尽去,还对几人有了不少好感。

    毕竟开荒造册,可是太子教令,而他又是太子内侍,自然是感觉亲近几分。

    狄奥多西在一旁饶有兴致地听着,忍不住插话道:“单小娘子,你们的勇气实在可嘉。”

    “在我们罗马,也有许多像你们这样勇敢闯荡的商人。我看你方才出手不凡,想必武艺高强,不知是跟谁学的?”

    单瑶看了眼陈叔,陈明随即开口道:“不敢欺瞒贵人,我们曾是单雄信将军的亲卫,跟在将军身边,学了些拳脚功夫,也见过不少大场面。只是后来将军身死,我等心灰意冷,便想着做点小买卖,安稳度日。”

    说到这里,略微停顿,单瑶适时接话道:“单雄信正是家父。”

    虽说秘密准备复仇,但在身份上,单雄信的后裔是没事的,也不存在什么忌讳。

    文忠听到“单雄信”三字,神色微微一变,不过很快恢复如常,笑着说:“原来如此,单将军当年也是威名赫赫。既然二位要去辽东,咱们不妨结伴同行一段,彼此也有个照应。只是这一路,还得守些规矩,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说到这里,文忠似乎这才想起,随即自我介绍道:“在下太子内侍文忠,这位乃是罗马公主狄奥多西。”

    “此番亦是前往辽东。”

    单瑶立刻应道:“能与文公公、公主同行,是我们的荣幸,规矩自然会守,文公公放心。”

    众人商定后,队伍稍作整顿,受伤的卫士得到简单包扎,便再次启程。一路上,狄奥多西与单瑶越聊越投机,从武艺切磋聊到罗马与大唐的风土人情,欢声笑语不断。

    文忠默默观察着单瑶等人,虽说此刻相处融洽,但心中那一丝警惕仍未完全消散。

    倒不是觉得单瑶等人是刺客,而是对单瑶有些怀疑。

    作为太子内侍,文忠对朝廷大臣皆有所了解。

    当年,王世充带领包括单雄信在内的文武官员向李世民投降。

    李世民随即下令将包括单雄信在内的十多个王世充的将领绑赴洛水斩杀示众。

    尽管李勣曾为他求情,但李世民认为单雄信勇猛过人且曾险些杀害自己,因此坚决下令将其处死。

    单雄信被杀后,李勣收养了他的儿子,并答应照顾其家人。

    所以,哪里又冒出个单雄信的女儿来?——

    长安。

    百济投降一事经长安邸报宣扬,已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市井街巷、茶楼酒馆,众人皆议论纷纷。

    早朝伊始,御史们便纷纷出列,弹劾太子在辽东作为激进,称若再将百济交付其手,恐生大乱。

    李世民面色平静,心中对这朝堂背后的暗流涌动一清二楚。

    世家现在跟撕破脸没有多少区别了,摆明了是要遏制太子在辽东的发展。

    虽说也符合李世民的平衡之策,但心里头的总有几分不爽利。

    待众人说罢,李世民未置可否,只把目光投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出列,不卑不亢道:“陛下,臣以为,此事经邸报宣扬,已失偏颇。”

    “百济投降本是美事,如今却成了攻讦太子的由头,实在不该。太子在辽东作为,虽雷厉风行,却成效斐然,收服高丽、新罗,让我大唐声威远播。”

    褚遂良紧接着拱手道:“陛下,长孙公所言虽有道理,可太子行事触动世家根基,如今百济若归太子,恐日后难以制衡。”

    话落,朝堂上不少臣子纷纷点头,五姓七望的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附和者众多。

    房玄龄微微沉默,这件事现在闹到朝廷上,其实结局已然注定。

    毕竟大唐作为天朝上国,小国投降附庸,自然不存在拒绝的道理。

    李世民略微迟疑后,最后召百济王太子扶余隆,入殿觐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