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开荒热,太子要吃花? (第2/3页)
像山地、丘陵的荒地,清理石块、斩断盘根错节的树根就极为耗时。
开垦的速度,跟农具质量影响巨大,若手持精良锋利的铁犁、铁锄,能更高效破土、翻土。
要是只有简易粗钝的石斧、木耒等原始农具,效率会大打折扣。
正常徭役开荒,大家自然不可能说拼命干,即便有监工,也是想尽办法偷懒,普通壮年每天,也就十几分之一亩地,还可以更少。
可是现在,在没有监工的情况下,几乎全家上阵,奋力开荒。
这可是给自己做事,能跟被官府强制做事一样吗。
有些担心政策会变,真就拼命干,持续高强度劳作下累死,也不算稀奇了。
李承乾听闻汇报,面上却不见丝毫焦急,反倒是露出几分胸有成竹的笑意,负手踱步至窗边,望着殿外巡逻的禁卫,缓声道:“这才刚开始,百姓们憋闷太久了,有这样一个出人头地、挣下家业的机会,自然要拼上全力。”
现在的辽东大地,大概是最为清正廉明的时候了,没有了贵族的压迫,没有腐败的官府,所有的一切从头开始,政策上下通行。
这个时机,对于生活在辽东大地的人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候。
此刻不拼命攒家底,还能有什么时候呢。
李德謇挠挠头,还是有些不解:“殿下,可这物价涨得如此离谱,耕牛农具贵了好几倍,不少穷人压根买不起,开荒速度迟早要慢下来,再者,累死人可不是小事。”
“这事传开,中原的世家,肯定要以此作文章了。”
就目前来说,李承乾在中原的名声,尤其是除开长安之外的地方,可以说是很差劲了。
这个时代消息闭塞,传播受限,百姓们能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别人怎么说,就是什么。
先前因为发明设计曲辕犁的事情,让李承乾在整个大唐名声大噪,可是现在,世家为了打击太子的影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编制各种谎言,来暗中针对太子。
这些方式,基本上是以流言的形式。
比如曲辕犁根本不是太子打造的,而是某个工匠,他的技术被太子发现,太子不仅没有重用他,还把他关在地牢里严刑拷打,最后得到了制造曲辕犁的技术,占为己有。
还有太子最好男风,晚上没几个男人陪着,根本不能入睡。
总之是怎么离谱怎么来。
地方官府都是世家的狗腿子,对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文人杀人,笔就是最好的刀。
哪怕是传到长安也无所谓,一些乱七八糟的流言,谁能查出源头呢。
暂时来说,李承乾拿他们也没办法。
李承乾微微抬手,打断了他的话:“莫慌,孤早有安排。铁器工厂已经准备了大量农具,曲辕犁,这次一次放出去,平抑物价,耕牛这边,通知各地公廨,以平价租赁给百姓。”
“至于自己累死,这确实没得办法。”
干活累死其实就是猝死,这种自己找死的行为,谁还能拦住呢。
其实真累死的也没几个,只是因为这样的死亡方式很奇葩,这才会广为流传。
“殿下思虑周全!
李德謇微微思索后又道:“只是这再过几月便是秋季了,届时攻打百济,征召士卒恐怕会有些许麻烦。”
“因开荒之事,先前殿下批准大量士兵休沐回家帮忙,这作战之际,士卒们会不会全无心思,只想着开荒,影响士气?”
李承乾手下的士兵,也不可能都是职业病兵,大多数还算是屯田兵为主。
因为这次政策推行的问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个劳力,可就代表了数十亩良田。
按照正常来说,每天开荒半亩地,一月就能有十五亩。
上交七成留三成,也能有个四五亩地。
干两月就能有十亩地了。
这个时代,十亩地的产量,哪怕是交完赋税之后,也能勉强养活普通的五口之家了,再干点副业,就很好的活着,逢年过节,还能吃上一口肉啥的。
所以李承乾特批,麾下的士卒,可以回家帮着开垦荒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