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说到厂长的心坎里 (第3/3页)
,人口众多。
但是除了陈露阳这种全家都是职工的职工家庭以外,
还有不少家里只有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在厂里工作,其他人赋业在家的。
这样算下来,其实真正在厂里出力劳动的人数是有限的,反倒职工家属其实是一个着实不小的庞大队伍。
这样一来,
机械厂就仿佛是一个背着大包袱的巨人,
表面看着虽然坚不可摧,但实际早已疲惫不堪。
最近几天,
王轻舟还真的在思考怎么能把这部分人用起来,
没想到陈露阳竟然一句话就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怎么个职工家属技术工人培训班法,说说听听。”
陈露阳:“汽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消耗品,哪怕是精细使用,也要日常进行修理和保养。”
“况且咱们目前的道路条件、燃油质量和汽车使用环境都很差,汽车耗损就会是下一步面临的直接问题。”
“一辆小汽车三万元,别人总不能坏了就买新的,肯定要拿回咱们厂里修。”
“厂里就需要有专门的技术维修工人来处理小汽车的问题。”
“可是咱们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和人手啊!”
陈露阳一边开车,一边缓缓踩动刹车,等待马路前驶过的滚滚自行车车流。
作为省城的第一辆小面包车,
路边骑自行车和行走的人都好奇的投来目光,看新奇一样的看着小面包车,
有些人都走过去了,还忍不住回头张望。
“厂里的订单陆陆续续来了,现有的技术工人光是造车都造不过来,哪有多余的时间去应付这些琐碎的修理工作。”
“倒不如动员厂里那些没工作的职工家属,把他们组织起来学习技术知识。”
“这样既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保证咱们厂的技术工人可以专心致知的投入生产。”
踩动油门,
小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起来。
听到“解决问题”,王轻舟的瞳孔缩了一下。
现阶段,他所有工作的重心就是要解决万人大厂吃饭的问题。
如果能通过汽车维修,增设一部分岗位,解决一部分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的话,
那小汽车所能解决的辐射面积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