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5章 开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95章 开哭 (第3/3页)

脸搏斗中,死于丛枪、击槊及攒射的,依然达到了700多人。好在他们击槊取胜,压得敌军连连后退,不然还要死很多人。

    “打得好。”

    “都是项王吕布。”

    “躺着,躺着,既受了伤就不行礼。”

    “……”

    圣人在满地壮汉中走来走去,一会问问这个,一会拍拍那个。

    “俺心窝子被捅,想来活不长了,圣人帮俺找个养子,俺还没女人嘞。”

    “额手断了,圣人不会卸磨杀驴把俺赶出军中吧?”

    “我兄长战死,尸骨被践踏得找不到了,陛下可否派人找找?我兄长是个大胡子,左脸有刀疤。我想带他回家。”

    “唉,杀来杀去的,啥时候才是个头。”

    “我要吃肉,吃羊肉!”

    “……”

    军士们的诉求多种多样,圣人沉默的耐心听着。有人害怕绝后,有人想把兄弟的遗体带回去,不想兄弟埋葬在这无名之地的万人坑里。有人担心负伤后被踢出军队自生自灭。也有人请求多给点赏赐,好让父母有钱安度晚年,让他死得安心;说什么的都有,听得圣人眼睛都湿润了。

    开哭!

    其实武夫们反应的问题也是这年头的普遍现象。

    比如战死这个事。九成藩镇是怎么做的呢?如果是在镇内作战,为士气军心考虑,大多数都会妥善处理。但如果是离得很远的客场,心善的会挖个坑堆进去烧了埋了。还有的则是剥掉衣甲,光溜溜地扔在荒野中。死了就死了,有什么好心疼的?招兵太容易了。还有的则是把尸体收集起来做成干粮。肯费劲把战死士卒带回去交给家人,或者打口棺材下葬的,凤毛麟角。这会武夫的地位确实高,但死掉的武夫就没有地位可言。

    长期这么搞,军人和将帅的关系怎么会好,军人又凭什么为将帅死战。拿了赏赐跟着上战场,没鼓噪,没造反,就对得起节度使了。后世李存勖胡作非为,搞得将士离心,其讨伐李嗣源途中,拿钱投喂,但已经没人领情,大多数默默跑路。李存勖没办法,只好返回洛阳。

    至于抚恤。那要看你是在哪个藩镇服役了,经济富不富裕,以及节度使是个什么人。

    再比如负伤这个事。能治好,治好还能再战,就治。治不了就一刀宰了,免得哭哭啼啼影响士气。治好是个残废,没价值,那就给你一点钱打发你回家。

    抚恤、治疗伤员、安葬阵亡将士等等事,其实都是应有之义。但为什么大多数节度使懒得干呢?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想当兵吃粮的人太多了,你不当有的是人当。看不惯可以滚,反正天下藩镇多的是。

    武夫是一步步腐烂掉的,军纪也是一步步变坏的。要想武夫像人,你得先拿他们当人,而不是军士口中的“整日拿俺们当替死鬼”。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指不定什么时候也会造反,但你拿出最大诚意做了,关键时候总有人记得你的好。

    “赵嘉,你整理一份名单,把阵亡将士都记下来,明天我带人找。负伤的,治愈后不能归队的,给一笔钱,送回户籍地。愿意留下的,充为皇宫守卫。可能绝后的,俟班师回朝,我让掖庭局和内侍省去寻稚子,家人愿意的话,过继给他们做养子……”

    圣人一口气说了很多,军士们提出的都涉及到了。

    专顾根本,收买人心之事,绝对不能松懈。

    T1输了,我很不悦,不想码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