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光明顶上 (第3/3页)
意把军备浪费在百姓身上,转而放开城门,开始收留百姓。
但收留也不行,鞑子并非驱赶一批百姓就完事,他们每天都在抓捕百姓攻城,导致城内粮草迅速消耗。
反正不管守城将士杀百姓还是救百姓,全都会掉入蒙军鞑子的陷阱。
黄四喜原本想去查探攻城情况,听黄蓉提及汉军世侯,他立即止步不动,问道:“守城一方有多少汉兵,又有多少金兵?”
黄蓉努努嘴:“当官的都是金人喽,苦头兵全是汉民,与蒙军鞑子没有什么两样!”
黄四喜道:“如果我现在飞过去,刺杀鞑子与金兵的头目,能不能制止这一场攻城战?”
黄蓉微微摇头:“现在金国风雨飘摇,杀了金兵主帅,余众可能不会再战,但蒙军鞑子正值兵盛,他们的报复心又特别强,如果死掉一个大贵族,他们非但不会退兵,可能会屠城泄愤!”
“哦?蒙军鞑子里边有大贵族吗?”
黄四喜追问:“我听说铁木真的第四子托雷在这里,有没有这回事?”
“托雷早就返回漠北草原啦!现在蒙军鞑子的主帅是木华黎,就属他官爵最大!”
黄蓉忽然心惊肉跳,心想以黄四喜的武功,如果去行刺蒙军大汗铁木真与托雷,恐怕十有七八可以成功,但现在郭靖就在铁木真与托雷身边,倘若郭靖执意保护铁木真与托雷,郭靖与黄四喜打起来应该怎么办?
黄蓉不禁打起激灵,越想越紧张。
黄四喜在旁寻思着另外一件事,历史上铁木真殒命后,蒙军鞑子直接屠灭了西夏,只为了给铁木真报仇。
所以如果黄四喜将来要去行刺蒙军鞑子贵族,他需要把这些贵族连窝端掉,假如没有连窝端的机会,他也必须思谋一个妥善之策,总之不能引发蒙军鞑子事后对中原百姓的报复。
想到这里,他熄掉了参与眼前这场战事的念头。
一直等到次日上午,始终不见蒙军鞑子朝这边扫荡。
黄四喜就示意黄蓉同乘神雕,先去找丐帮分舵送信,然后朝西方飞航而去。
那天在少林寺借到《楞伽经》后,黄四喜旦有空暇,就会研究经文,夹层里的《九阳真经》已经被他找到。
但《九阳真经》上并没有浮现任何灌体文字,他想要继承这部武学,必须自己修炼,他一直处于飞行途中,暂时不方便练武,就先把《九阳真经》收藏了起来。
他打算取到《乾坤大挪移》后再一起研修。
目前中原武林是五绝时代,五绝就是已知武功最强的宗师人物,虽然光明顶上的明教总坛颇有些来历,却没有什么媲美五绝的高手。
黄四喜对于闯入光明顶甚有把握,只要《乾坤大挪移》原卷就在明教总坛内,他保证可以搜出来。
由于黄四喜与黄蓉是同乘神雕,赶路速度慢了不少。
直至半个月后两人才飞越茫茫昆仑山脉,降落在了光明顶上。
他们沿途可以居高俯瞰,瞧见光明顶上建筑密布,就选择在建筑一侧的雪林里落地。
黄四喜此行是为了盗取武功秘籍,就不准备光明正大进去,打算等夜幕降临后再悄悄潜伏入内。
黄蓉也不询问缘由,在她看来,黄四喜大老远跑到昆仑之巅,绝对不是要干什么坏事,她只需要跟着观光就可以。
降落后,黄四喜让她寻一处僻静之所暂时歇脚,顺便弄一些吃食,她正要动手之际,忽然听见一阵歌声悠远传入耳中。
这首歌的调子有些诡异,与中原乐曲浑不相同,黄蓉侧耳甄别了一番,大致弄清了歌意:“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
黄蓉觉得新奇,就向黄四喜请教来历:“这是哪里的小调,听上去很是伤感啊!”
这歌像是在诉说生死无常,众人来到尘世间,如同江河流水,无论是谁,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到头来终要不免一死,死了以后,也会如清风不知道要吹向何处。
黄四喜介绍道:“这是一首波斯曲子,隐居这座山峰的江湖人士,他们武功源自波斯,也常有波斯高手造访,应该是双方在交往时学会了波斯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