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达摩真本 (第2/3页)
喜武功强绝,重创了清廷鹰犬楚昭南,肯定是反清义士,又邀道:“这附近没有客栈借宿,倘若少侠与姑娘没有其它要事,不妨一起到武庄落脚,那庄子距此只有十余里,半个时辰就能赶到。”
“我们有马,咱们可以骑马赴庄!”飞红巾笑答。
“那速度会更快!”九难应道。
飞红巾独自转回石窟,把两匹马驹牵来。
飞红巾与九难共乘一骑。
黄四喜点了楚昭南穴位,让他趴在鞍后,准备运去武家庄。
结果他们在云冈石窟前穿行,快要走出石窟区时,九难忽然喊停,从马背上跃了下来。
飞红巾见状,不解其意:“你坐着不舒服吗?”
“不是!”
九难指向临近的一座石窟洞口,说道:“先前我抵达石窟,本想钻入窟内避开楚昭南,但石窟地形简单,终究没有瞒过楚昭南的耳目,不过我却在窟内另有收获!”
“什么收获?”
“我在这座洞窟深处的窟壁上发现一些奇特画像,全是武功招式,这些奇招比铁剑门武学更为深奥,我想去抄录下来,再前往武庄,画像总共只有几十幅,耗费不了多少时间!”
飞红巾一听有武功可以看,显得兴致盎然。
她知道九难是铁剑门徒,仅仅铁剑门武学就能与楚昭南斗个旗鼓相当,那比铁剑门武学更深奥的武功,肯定要去观摩一番。
黄四喜见飞红巾与九难都要去看画像,就没有反对。
不过黄四喜心里颇为奇怪,既然是深奥武学,九难完全可以自己独享,她为什么要展示出来?
等黄四喜跟着九难进入石窟,亲眼目睹了画像内容后,他才总算明白九难的用意。
这些画像雕刻在三面墙壁上,每面墙壁各有三十六幅图,加起来总共是一百零八幅。
但是由于年深日远,左右两面墙壁上的画像已经模糊不清,部分图画甚至脱落殆尽,半点痕迹没有留下。
唯独正前面的三十六幅画像仍旧清晰可辨。
再看这些画像,全部握有佩剑,劈砍刺扎,身法形态各异,像是某种剑法招式。
九难并不隐瞒心迹,直接讲道:“这壁画上的武学原本应该有一百零八式,但壁画缺失了七十二式,只剩下三十六式可以演练,我请两位进来观摩,是希望两位帮忙参详,看看能否补全缺失的七十二式!”
飞红巾当即朝她耸了耸肩,笑道:“我可没有能耐推演深奥武功!黄兄才有这样的本事!”
这时飞红巾才明白九难意图,怪不得愿意分享壁画武功,原来是寄希望黄四喜补全整部剑法。
她与九难不约而同望向了黄四喜。
却见黄四喜沉神入定,脑海里想起‘天山江湖’里的绝顶武学《达摩剑法》。
《达摩剑法》与《天山剑法》并称武林双绝。
但要比较背景来历,《达摩剑法》可是比《天山剑法》久远了数百年。
《天山剑法》起源于明初天下第一高手张丹枫,后在张丹枫弟子霍天都手上发扬光大,归纳成型。
等霍天都又把剑法传给弟子晦明大师时,《天山剑法》终于趋于完善,臻至大成,就此自成一派。
于是晦明大师趁势创建了天山派,成为天山派的开派祖师。
也可以说,天山派是先有剑法,后有门派,历史最远追溯到明初,不超过三百年。
反观《达摩剑法》,那是南北朝著名高僧达摩尊者在嵩山面壁一十八年后参悟出来,不止包括剑法,还有极上乘的内功根基《易筋经》。
其实无论比较武学层次,还是武学历史,《达摩剑法》都比《天山剑法》稍胜一筹。
甚至是《达摩剑法》创建以来,只要能把这部剑法修炼完整,即可跻身天下第一高手行列。
黄四喜回忆到这里,忽然环望整座石窟,他发现窟中雕刻一座数尺高的佛像,就位于壁画之间。
他立即挪步过去,猛起一掌,拍向佛肚,整尊佛像霎时崩塌。
在满地碎土之间,惊现一本破旧竹简。
黄四喜随手拾起,吹散尘埃,展简观读。
飞红巾与九难都显惊诧,立即站到黄四喜左右,侧头打量简上内容。
谁知简文奇形怪状,一时看之不懂。
九难道:“这是梵文!”
飞红巾瞄她一眼:“师太你能看懂?”
九难摇摇头:“我只识得几个字,无法通读梵文经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