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五章 官情如荼,无才为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三百三十五章 官情如荼,无才为德! (第1/3页)

    嘉靖四十三年,除夕。

    循常例,该是休沐的日子,但内阁阁老、六部九卿大臣、京城诸衙,甚至是地方公门,也都在忙碌着。

    种种国策、新令,上者的意志,下者的情绪,让天下万官喘不过气来。

    不少官吏想到晨间上衙前老母的唠叨,妻儿的责怪,忽然有了辞官,或者京外做官的想法。

    现在,大明朝普通百姓辛勤耕种,一年也能赚个几十两银子,何必为了这几十两、几百两银子在朝廷玩命呢?

    哪怕回老家种个地呢?

    当然。

    官吏们自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没那么容易,牢骚只是说说,也就过去了,然后,就又投入到辛劳的公务中。

    以如今大明官吏的公务压力,别说是贪墨,就是连吃喝的时间都少。

    朝廷吏治焕然一清,而官吏的“损耗”,却在迅猛增加。

    内阁,政务堂。

    内阁首辅大臣高拱看着两京一十八省上报辖下官吏死于任上的数字,既惊心,又心疼。

    仅去年一年,猝亡者就近千人,这人数,比着大明朝前二百年加起来都多。

    当朝官、吏,总数不过百万,仅累死的,就超过了千分之一。

    再加上问罪、问责种种,大明朝官吏的流动性很大,至少有一成以上的官位、吏职,会在一年内出现变化。

    这对于一个二百年的王朝,是个很可怕的事情,这代表朝廷是滩“活水”。

    朝廷活了,官吏就活不了了。

    “都瞧瞧吧。”

    高拱将官情递出,中书舍人高务实连忙接过,走到阁老们案牍前,依次给阁老们看过。

    胡宗宪、李春芳、海瑞、朱衡为之默然,在朝,内阁毫无疑问是最忙碌的地方,国内国外、两京、一十八省、政务、军事等汇聚于此,肩上的担子、身上的压力,只会比其他官吏多而不会少,这些都没能压垮他们。

    但事情不能这样推己及人,今朝内阁阁老们旺盛的精力,是大明朝有内阁以来都无法比拟的。

    要知道,这世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阁老的智慧和精力,在做事时,总觉得千难万险,身累,心更累。

    即便如此,原来内阁高拱、胡宗宪、李春芳三人在京还承受不来,又补了海瑞和朱衡入阁分担。

    内阁忙不过来,都能补官增吏,那地方衙门,也到了该补官添吏的时候。

    可是,胡宗宪四阁老明白高拱的话中深意,却没人说出来,就连高拱也不敢说。

    圣上视官员如仇雠,视吏员为盗贼,将天下黎庶的苦难,都认为是官吏们贪赃枉法造成的。

    虽然圣上没有说过“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样的话,但对待官吏,的确是这样的态度。

    凡有不满,便换一批。

    三年来,连内阁都换了三套班子,阁老尚且如此,又何况是普通官吏。

    上疏补添官吏,必然会被驳回来。

    但大明朝,连行省都增加了五个,再维持旧制官吏之数,恐怕亡于任上的人会越来越多。

    冗官冗吏,早不复存在。

    高拱的手轻轻叩了案牍两下,说道:“就是一句话不说到明日,明月,明年,内阁不可能一辈子就这么沉默下去。”

    依然不说话。

    高拱便发动元辅权力,挑了个软柿子,望向了李春芳,示意接话。

    不接话,就盯着。

    在迁永陵令上挨过毒打,近日非常老实,恢复甘草阁老本质的李春芳,莫名地有些后槽牙疼,这人啊,都会欺软怕硬。

    这么有本事,咋不去盯海瑞?

    从多方考虑,李春芳只得出声,说道:“相信后人智慧。”

    廖廖六字。

    政务堂里的人都绷不住了。

    年纪最小,职位最低,只是“伺候阁老”的高务实,脸上表情呈现出夸张、扭曲。

    而高拱却愠怒了。

    胡宗宪、海瑞、朱衡望着李春芳,既佩服,又鄙夷,随后又有几分羞惭。

    以前的朝廷,出了什么难以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