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刘黑闼藐视寸光 (第2/3页)
,成了他人的盘中餐。”
李善道抚摸短髭,不再提刘武周的回书内容,转而说回到正在计议的霍邑战事,沉吟了下,说道,“早上的军报,李世民所引之唐援,已到文城郡对岸,停下了行军,开始搜集船只。察其动态,……嘿嘿,屈突公、贤兄,其像是准备从壶口渡河。若果真如此,可就是咱们预料过的几种情况中,最不利於我军的情况,将要发生啊!对此,我军须当立即做些部署。”
河东道西界,即使不算河东郡和太北的楼烦郡、马邑郡,可供李世民渡河的位置,也有好几个选择。仍如前文所述,自南而北,文城郡是其一、龙泉郡是其二、离石郡是其三。
依照此三郡的地理位置之不同,基本上就能判断出李世民渡河后的作战目标、进攻方向。
若从离石郡渡河,离石郡东与太原郡接壤,李世民的作战目标必然就是收复太原。
若从龙泉郡渡河,龙泉郡东与西河、临汾两郡都接壤,李世民的作战目标就应该是暂以保住西河、临汾为要,同时由此将刘武周部与李善道部分割开来。
而文城郡东与临汾郡接壤、南与绛郡和河东郡接壤,李世民若选择了从此地渡河,其作战目标不会有其它,就只能是意图威胁汉军的侧翼、后方,从而迫使汉军回师,甚至更进一步,逼迫汉军在绛郡、河东郡、文城郡三郡接壤的地域与他决战。
换言之,也就是说,李世民从离石郡渡河的话,压力就全都给了刘武周;从龙泉郡渡河的话,压力就同时给了刘武周、李善道;但如果选了从文城郡渡河,压力就全在汉军身上了。
说实话,李世民会做出这个选择,是李善道真的没有想到的。
固然,在“三选一”中,这是一个选择,并且李善道对这个“李世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也提早已经做出了足够的预备,——比如增强昌宁等地的防御力量,就是在为此绸缪,可到最终来,李世民居然真的作出了这个选择,还是出乎了李善道的意料,令他颇为惊异。
为何惊异?
原因在三。
第一,汉军现士气正盛,李世民如果选择了汉军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无疑自寻苦战。第二,相较於河东等郡,晋阳在河东道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大,且则刘武周是攻下了晋阳不假,但晋阳是刚被刘武周攻下,根基未稳,刘武周又掳掠为务,疏於防范,则李世民此时若选择进攻晋阳,或许能将之夺回。第三,也是换了李善道是李世民的话,他认为对唐军言之,当前最佳的选择,唐军屡败之师,如今即使有了新援,士气也不高,那么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当然即暂避敌锋,避免与强敌直接交战,先稳固西河、临汾,然后再图其它,才为妥善。
却不意李世民这三个选择中,李善道认为的“上策”,他不选,“中策”,亦即先收复晋阳,他也不选,三策之中,他独独选了最为冒险的下策。这实在不免的,就令李善道诧异了。
“也许,这就是李世民,而不是别人的缘故?”李善道早上接到这道军报,反复酌量之后,实在找不到李世民为何会选择此策的合理解释,也只好把之归结为可能是因为李世民具备独特的战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