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二章 入殿谒唐王劳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三十二章 入殿谒唐王劳忧 (第2/3页)

马过市门口时,往里张望了眼。见得市内固比不上太平时节的热闹,然亦商贩云集,人群摩肩接踵,不仅有汉人的商贩,还有西域胡商,操着各色语言,叫卖声音喧嚣。

    他暗自思忖,战乱未平,但因李渊宽政,至少大兴城的民生已显复苏之象,这倒是好事。

    却正思量间,街角忽然传来骚动,几个索头挟弓的突厥骑兵簇拥着一辆毡车驶过,车轮碾过牛粪、骆驼粪,扬起阵阵尘雾。车帘被风掀开一角,露出里面坐着的汉人女子,头戴羃䍠,面纱下隐约可见高髻,却也不知是何身份,不知是被这几个突厥骑兵抢来的?抑或怎么样?

    突厥骑兵神情倨傲,驱车疾驰,引得路人侧目。

    李世民眉头微皱,前时听说突厥遣了使者来谒李渊,未料竟如此张扬。

    他忍住了冲动,没有去过问这几个突厥骑兵,暗将此事记了下来,目前还不能与突厥人翻脸,只能权且忍耐,然泱泱大国,岂能任由索虏嚣张?且等扫平天下,再与突厥计较。

    过了利人市,再过南边的普宁坊等几个里坊,即至金光门大街与朱雀大街的相汇处。——普宁坊中,入唐后建了一个寺庙,名为弘福寺,即原本时空玄奘取经回来后的译经之地。

    朱雀大街正对着的,便是皇城的正门朱雀门。整个大兴城的南北中轴线,以朱雀大街为主干,南起外郭城南门明德门,北至皇城南门朱雀门,最北到宫城南门承天门。

    却这朱雀大街又称天门街,简称天街,街面更为宽阔,车马行人络绎不绝。

    转上朱雀大街,行至皇城的朱雀门下,自有骑士通报,不多时,城门缓缓开启,李世民率队鱼贯而入。把守朱雀门的唐将,是李渊的亲信,跟着李渊起兵的老人,李世民跟他很熟。这将亲自迎接。李世民亲热地握住他的手,寒暄了几句,询问宫中近况。

    这将答道:“近来城中安稳,宫中也没甚么异动,大丞相身体安康,敢禀郎君,一切尚好。”

    皇城又称“子城”,无居住功能,隋室的中央政府机构、皇家宗庙与祭祀建筑都在这里。

    进到皇城,不再有市井喧嚣,取而代之的是庄严肃穆的氛围。皇城内的南北走向大街,与朱雀大街相连,但名字改称显阳门街。此街更宽,按后世计长单位,宽达一百五十多米,是皇城与宫城的核心轴线,两侧分布着如三省六部、鸿胪寺、太常寺等中央官署。各个机构的外墙高耸,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时可见穿着各色官袍的官员沿着大小街道匆匆而过。

    有瞧见李世民的,赶忙上前见礼。

    李世民在进到皇城后,就下了马,凡来见礼的官员,他都微笑回应,相熟的,多说两句,不熟或者不认识的,也不冷落。沿着街道继续前行,穿过皇城,再前就是宫城南边的显阳门了。

    显阳门最初叫广阳门,后改名昭阳门,又改名为显阳门。

    此门是宫城的正门,巍峨壮观,门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铺着整齐的青石板,四周立有雄壮的石狮。这片广场是用来举行外朝大典之处。显阳门上有高大的楼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门楣上“显阳门”三字气势磅礴。李世民略作仰望,年轻的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此门岂止是宫城的入口,更是权力的象征,是他施展抱负的舞台。显阳门外广场上的青石板,很多是从汉长安城宫中移来的,历经风雨,每一步踏在其上,都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责任的沉重。过往的帝王将相也曾在此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