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年初五迎财神 (第3/3页)
用阉人保驾护航,只怕已经被“文官集团”伪装成落水暴毙了。
反正胆大妄为的“文官集团”已经多次使用落水、火灾、药丸的意外了。
诸多历史疑点被揉碎了摆在眼前,朱由检恍然大悟,顿觉布满迷雾的前路瞬间豁然开朗。
难怪他御驾亲征的队伍,能被奴酋精准捉到,竟是“文官集团”通风报信!
他们期待再造“主少国疑”的局面,才好无阻地掌握整个国家,继续攫取田土、贸易的丰厚利益。
好险!
朱由检后背沁出一股冷汗。
要不是李卿,章卿率领多位忠良猛将救他,他只怕中了文官集团的计谋。
这便是为何黑旗营、背嵬军都对文官集团、士绅豪强深恶痛绝,时常与对方发生冲突的原因!
因为他们出身民间,切身知道谁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祸害。
文官集团!
为何流寇屡剿不止,因为“文官集团”还要从三饷中继续汲取收益。
要是贼寇被剿完了,他们还怎么插手年年千万两规模的军费?
而乞活贼为何宁死不招安,恐怕也是看透了文官集团的虚伪,亦或是被文官集团剿了又剿,早已结下生死大仇。
至于章献忠暴毙的原因,朱由检觉得自己能解答了。
『章献忠』一定掌握了“祖家军”、文官集团与关外鞑虏互相勾结,瓜分三饷的实证,马上就要报给朝廷,所以才被文官集团的贼子们匆匆忙忙灭口。
毕竟放火烧死这件事做的太糙,远不如押送京师的途中暴毙,遭遇鞑虏袭击更有说服力。
而且使用失火的意外害命,是文官集团对嘉靖爷使用过的老招数。
杀死章献忠,还能再次引爆大明。
混乱是梯子,能帮助文官集团继续向上爬,以便安插更多的自己人。
是了!是了!是了!
朱由检点点拍打大腿,方才还迷迷糊糊的身体瞬间精神起来。
他的敌人不是造反的背嵬军,更不是功高盖主的黑旗营!
这都是文官集团通过奏报、舆论,给他营造的假象!
他登基早期便受了文官集团的蒙骗,尽废厂卫监督之权,要不是他醒悟的早,连阉人这把刀子也递给别人了……
文官集团的贼子们还说这册子危言耸听,简直一派胡言!
这分明是救他朱由检脱离苦海的良药。
谎言重复一百遍就能变成真相,文官集团每日在他耳边聒噪“功高盖主”,他便信了,所以派人去削章献忠的兵权。
谁知。
竟是给了文官集团谋害章献忠的便利!
可惜他醒悟的时间太晚了,如今他痛失一臂,可不能再失李牧。
凡是文官集团建议的,他朱由检一律要反对。
当然他也不能表现的太过明显,毕竟这群人无处不在,隐藏在各处的角落。
若是对方发觉他窥探到“文官集团”的本质,一定会想方设法暗杀他。
调兵!
朱由检要调黑旗军入京保护他的安危,还要下密旨去调。
只有大忠臣的兵马在身边,他才敢对文官集团开战!
至于黑旗营与背嵬军的关联,以及那什么“黄袍加身”的风险,全都是文官集团的恶意中伤。
锦衣卫报上来的情报显示,黑旗营战辅兵加起来也不超过两万。
两万兵马如何黄袍加身?
再说背嵬军是黑旗营部下,那就更可笑了。
光是崇祯朝就有太多部将被朝廷“借走”,最后与原先的“将主”平起平坐的。
这年头谁不想做老大,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高喊他俩早有臣属关系,只做过半年部下、连忠诚都没捂热乎的背嵬军就铁了心给李牧做狗?
这话不能全让文官集团说了吧?
朱由检瞧了瞧身边的王伴伴,心说还是阉人可靠。
他又想起忠臣李牧。
后者与文官集团的对抗状态,应当是知道文官集团控制了方方面面,轻易暴露密辛只会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表面上与文官集团交恶来“自污”,实则是默默为皇帝清除这些藏在幕后的“魑魅魍魉”。
忠义伯真的。
太忠了。
他要给忠义伯晋为侯爵!
收复襄阳、南阳的大功怎能不赏?!
失去大帅的背嵬军原先也是大忠的,只可惜朱由检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等着吧。
被文官集团重新挑起大乱的仇,他一定会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