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别慌,只是技术性调整 (第2/3页)
,多少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任何一个政治成熟的政权,都会以地方士绅豪强为重,因为君王的个人能力与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个人面面俱到所有基层事务。
即便新君上位要替换先王的旧臣,也会等到坐稳权位再动,短则二三年,长则四五年。
暴君至今为止所作的一切暴行,换做任何国度都会被直接推翻,并被史书批臭万年。
然而新君借助天兵的力量,将镇压速度发挥到了极致,不用依靠底层的士绅柱石也能平叛成功,甚至做得又快又好。
一度让一些贵族心中疑惑,难道治理国度真的不需要他们这些人,还是新君已然进入更高水平的治国层次?
“百余家忠良的家资能有多少钱粮?”
被杀两班的富裕程度各不相同,总的来说能有百万左右的钱粮,若是算上难以变现的田产、店铺、房屋,以及一些布匹、饰品,怕是合计能有二三百万两白银……
“捞下这般多钱粮,天兵还嫌不够多么?”
“那暴君若是慷慨一些,给我们各家放赏几千两,区区大同法就准他做了,哪还有大乱。”
作为贵族军的领袖,郑家栋当然不准许此等祸乱军心的胡话——
“一派胡言!暴君若是有这般仁义,我们何至于散财募兵?他眼下声威大震,反而招降你我,就是想诓骗我等放下武器,等我们进了王都就成了待宰的猪羊,他想怎么杀就怎么杀了!”
突如其来的低吼败坏了众人说笑的兴致,诸位贵族的笑容骤然冻结,现场氛围登时冷清下来。
眼见气氛陷入寒冷的尴尬,一名贵族赶忙抛出新的话题——如何分化天兵和暴君的关系,打赢这场胜算不大的决战呢?
他贵族军虽然集合了各路“好汉”,“义士”,拥兵七八万,但每日消耗的粮草是一笔巨额数字,光凭一道半的地盘根本养不起。
决战更是不可能的,贵族们就算日夜咒骂天兵和暴君,但也知道敌方的武德充沛。
有人认为该去大明京师告状——
其实先前乱起时便有人接连派出三支船队,要是顺利的话现在应该到天津卫了,就算飘到山东,也能通过山东官府加急报往京师。
别管这次朝贡行为是否合乎礼制,只要大明皇帝知道天兵正在干涉朝鲜内政就足够了。
大伙还猜测,背嵬军南下朝鲜实乃“擅自行动”。
毕竟一支刚刚收复失地的部队,已是功高盖主,怎么可能被派去再立大功。
若是背嵬军主帅直接占据朝鲜,把辽东朝鲜合二为一,岂不成了天朝的心腹之患?
所以贵族们断定,大明皇帝一定会勒令背嵬军回辽。凭借天朝上国的军驿体系,调兵的命令十余天就能通知到背嵬军主帅。
贵族军也做好了死守南方城池的准备,再坚守半年不成问题。
只要天兵被天朝调回,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坚守求明派”。
当然,也有人觉得寄希望于远在千里之外的天朝实属愚蠢。
万一大明的调令刚到,他们就被天兵灭了呢?
万一求援的船只至始至终都没抵达目的地,他们的希望从没实现的可能呢?
求人不如求己。
无论是哪派的贵族都知道,靠山城堡垒“大阵”拖延不了太久时间,在朝鲜这块地盘上没人能在陆战中打败天兵。
那么何不转变思维呢?
陆战打不过,那就打海战啊。
众所周知朝鲜国小兵弱,当年被倭寇长驱直入,短短数月几乎全国沦丧,但水师力量仍有一战之力。
朝鲜水师不说跟倭寇五五开,袭击倭寇的补给船还是绰绰有余的。
同理,贵族们知道这支明军的陆战能力极强,但海战船只几乎没有。
只要贵族军全面退到沿海城镇,以及沿海岛屿,便能凭借岛链与明军周旋。
朝鲜与日本沿海别的不多,岛屿最多,他们手底下坐拥七八万兵卒,难道就不能复刻当年的大海贼汪直么。
这是“出海自立派”。
从出海中分化的还有一派,“出海求日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