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1章 他简直就是在写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01章 他简直就是在写诗! (第3/3页)

的江浙口音,王安忆听得十分亲切。

    “金近老师,我帮江弦同志递一篇他的稿子给你。”

    金近当然记得这回事情,他原本想着,都已经这么久了,江弦还没交上来,或许是觉得不适合就放弃了,没想到这个时间点王安忆给他送了过来。

    等王安忆从挎包里掏出沉甸甸的稿子,金近忍不住吃了一惊。

    “这么厚?!”

    “他写了一部长篇。”

    “长篇?还是儿童文学?”

    这可太少见了。

    要知道大部分儿童文学,写的都不长,像是《神笔马良》《小鲤鱼跳龙门》《一只想飞的猫》.大部分甚至是散文,像《小橘灯》。

    “你已经看过了?”

    王安忆点点头,“读起来就像《爱的教育》一样感动。”

    金近顿觉不可思议。

    他当然知道《爱的教育》,这本书上世纪就出版了,畅销全世界。

    这原名叫《心》,是长篇日记体,相当于主角安利柯的日记,还写了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月故事”。

    咳咳,“每月故事”每篇都贼好看,“马尔科六千里寻母”看一次感动一次。

    金近很尊重王安忆的想法,王安忆在《少年文艺》担任编辑,不可能在儿童文学上没有她的判断能力。

    “有这么好?”他笑呵呵的问,一脸的难以置信。

    王安忆叹了口气。

    “至少我写不出这样的作品。”

    金近还要给王安忆她们上课,来不及看完这一部长篇,只先匆匆浏览了几行。

    “6,2年?”

    “是倒叙,江弦先写了的结尾,然后才从六年前讲起这个故事。”

    “.背景是这段时期?”

    金近皱了皱眉,这个时间段他太熟悉了,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也太熟悉了。

    “江弦没有写这段历史,他就讲了一个水乡的,油麻地小学。”王安忆解释道。

    “噢。”金近点点头,“这样的处理是对的,江弦写的是儿童文学,孩子们的世界是纯净的,所以儿童文学里不应该出现世界的冲突和苦难。”

    王安忆想了想,“江弦写了苦难,但他处理悲伤和苦难的方式很高级.”

    王安忆说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述。

    “遮蔽的艺术?”金近问了一句。

    她兴奋的点点头,“对、遮蔽的艺术!”

    金近笑了笑,他和王安忆越聊,越对江弦的这篇《草房子》感兴趣。

    瞿小伟也很快过来,金近和他们聊了有一个小时的写作技巧,两人这才告辞。

    金近持着把蒲扇,戴上眼镜,握着放大镜,开始看江弦的这篇《草房子》。

    午间的阳光炽热,聒噪蝉鸣伴随着夏季的阳光洒落,整篇稿子都变成了金黄的颜色。

    金近花了三天的时间才全部读完,挥着蒲扇,在屋里兴奋的来回踱步许久。

    “写的这么好?!”

    都说江弦写人性的恶是一把好手,写起人性的美也是不遑多让。

    甚至就连这篇的结构,也有着一种简洁、圆润的美,每一章以一个人物为主角铺展故事,一个故事又带动下一个人物的出场,最后形成一个流畅的故事链。

    “妙!妙啊!”发现这一点之后,金近忍不住畅意的笑出了声。

    这篇《草房子》里不止一次提到了首尾相接的白鸽群,江弦巧妙的把结构和内容融合到了一起,这就有点像古诗词,不仅象征是美的,韵律同样是美的。

    想到古诗词,金近又猛然间意识到什么,匆匆忙忙翻出这篇几个分章节的章节名:

    秃鹤、纸月、白雀、艾地、红门、细马、药寮。

    “他简直就是在写诗!”

    江弦甚至把细节处理到了章节名上,每个章节名都是一个优美的意象。

    这叫什么?

    这叫“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现在回想起江弦和他说的那句,他要写一篇无论大人小孩都爱看的儿童文学,金近当时觉得他在大放厥词,如今不得不服。

    艺术性、故事性毫不逊色。

    他兴奋半天,才终于想起最重要的事

    ——得把这篇稿子送去中少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