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5章 :章邯抉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45章 :章邯抉择 (第3/3页)

楚,杀贤信君舒勋,并视其为秦之叛将,下令戮其尸,并枭首传视楚地。今舒勋之女为唐国王后,其子为唐之丞相。若舒女有子,他日当为唐之新君。”

    “唐王若早亡,则舒氏之子继位,彼时将军杀新君之外大父,杀王太后与丞相之父,窃以为将军一族危矣,还请将军虑之。”

    章邯咽了口唾沫。

    范增说的这话也是他在收到吴广劝降后,犹豫不决的一个原因。

    吴广以宽仁为名,可能不在意他章邯杀陈胜、舒勋等人的事情,选择原谅他。

    但其他人呢?

    舒勋可是唐国王后舒姣、丞相舒欣的亲父。

    杀父而枭首戮尸的仇恨,章邯不相信舒氏之人会谅解。

    九世之仇犹可报乎?

    百世之仇犹可报也!

    复仇的风气,在本时代可非常流行,是通行于世的一条道义准则。

    除非吴广废掉舒氏在唐国的位置,否则就连吴广也无法保证舒氏不会在日后对他们这些仇人进行清算。

    范增笑完,脸色又冷冽道:“而且将军可要想清楚。今唐远而楚近。武信君率大军兵临阵前,正欲派人西取巩县、洛阳,封西通函谷之路。此时唐军正在关中鏖战,无救援将军之力。彼时若将军战败,可就不是现在的情况了。”

    章邯冷声道:“先生威胁我?”

    范增摇头道:“非也,只是武信君思慕将军之能。只要将军愿意降楚,便可为楚之君侯。同时将军麾下将领亦可保全富贵,士卒皆得活命,岂不美哉?”

    章邯咬牙道:“吾等是秦人,上上下下皆欲回关中故地。”

    范增大笑道:“此事易也,将军一降,武信君便率诸秦军将士西入关中,与唐王共灭暴秦。彼时众秦卒皆可归家,如何?”

    章邯神色阴晴不定,低语道:“还请先生暂归,我再与诸将考虑一番。”

    范增微笑道:“既如此,还请将军与诸君共言利害,勿要误了前程。”

    章邯亲送范增出营,又派人去招来杨熊、司马夷、赵贲等将商议。

    “吾亲自率军攻克蕲县,杀舒勋及诸多楚将,舒氏之人与吴广麾下将领必多有怨我。若是投降,还是以楚为好。”

    杨熊的神色很阴沉。

    之前他的族兄弟杨虎投唐后就曾派人来劝他,但杨熊没有答应,并不是他真的一心想给秦国卖命,主要也是他怕投唐后被报复。

    人心这东西,谁也不敢赌。

    司马夷和赵贲则没有这个顾虑,但考虑眼前情况,也都说道:“唐军远而楚军近,若是吾等降唐,必被楚人猛攻,恐不利。”

    关东诸侯在临济会盟的时候,楚国是被排除在外的,唐与楚之间的龌龊,秦军诸将略知一二。

    如果他们现在投降唐军,那项梁这边必定不忿,将要挥兵猛攻。

    楚军主力就在咫尺之地,唐军主力却远在关中,相距有近千里之遥。

    楚近唐远,救之不及啊。

    这个重要的现实因素同样是章邯要考虑的东西。

    现在率军向楚国投降,秦军诸将还能得到好的条件。可要是他决意投唐,而唐军此时正在关中和中尉军鏖战,对他们肯定救之不及,等到秦军被楚军击败,那下场就很惨了。

    不投楚,马上就要和项梁打一场,秦军已经连续战败数次,以他们现在的状态来看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一旦兵败或将身首异处,连命都留不下来。

    更别说他们和唐国的高层有仇,而与楚国高层无仇。

    章邯心中早有思虑,这也是范增向他招降时,他将唐王招降的事情说出来的原因,正是想以此和楚人谈条件。

    现在诸将商议已定,章邯不再犹豫,派人前去楚营商量投降事宜,并约定投降后秦军的安排和诸将的处置。

    项梁这边闻讯大喜,君侯之位就像是不要钱的撒出去。

    他承诺章邯、杨熊、司马夷、赵贲降楚之后皆可为侯爵。

    至此,两军商议已定。

    唐二年十一月,在唐国派出的第二批使者还在路上的时候。

    秦将章邯率军向楚武信君项梁,正式投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