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秦王来了,前途就有啦! (第2/3页)
她自然也不会主动提及此事。
但是虽然不说,可是谁又知道他有多羡慕伏念和李斯啊!
在大秦的急速扩张期,伏念和李斯那是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入仕便是秦王心腹,被提拔重用,不过中年,就已经是郡级高官了。
端木敬德看着这两个晚辈,说心里不急是假的。
任何一个儒者都想入仕,辅佐明君治国平天下,顺便得享富贵,名留青史。
端木敬德能力心性智慧皆是一等,要不然也不可能做小圣贤庄之主,可以和荀子分庭抗礼。
眼见着晚辈上了大船,都要借助圣君名留青史了,他还是只能蜗居滨海教书,这个感觉不是一般的难受着急。
等秦王征辟,他可等了太久了,每天望向西方,等的就是今天!
嬴政没有启用端木敬德和荀子,为的也就是今天。
荀子和端木敬德他们二人在齐鲁之地经营多年,虽然未曾为官,但确实是极有威望的名士。
小圣贤庄招收的弟子并不缺大族子弟,小圣贤庄并不只是单纯的一个学校,可以说本身就是一个学派,大家族岂会不重视自家子弟之教育?
纵然是贵族教育,也未必比得上小圣贤庄的教育,而且在小圣贤庄还可以多结识人脉。
在齐鲁之地,小圣贤庄无疑是求学问道的最佳去处,也是儒家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整个齐鲁之地,儒家的影响力首屈一指,甚至可以说儒家的势力是最强的。
以荀子和端木敬德二人之声名,加上他们众多的门生,一旦进入仕途,就是两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对于安定齐国,顺利吸收齐国,是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的。
所以嬴政哪怕明知道端木敬德虽然不好意思说,但是心心念念想要入仕,可就是装不知道,为的就是到今天一举两得!
至于荀子的声望,那就更不用说了。他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其中齐襄王复国后,荀子还参与了稷下学宫重建,成为学宫领袖。
只可惜,彼时的齐国,再度陷入齐王与贵族共治的复杂局面,寻常士子的晋升之路被大大打压,普通学者难有出头之日。
荀子作为普通士子的领军人物,也只能在郁郁不得志中以教书为生,难以施展自己的宏图大志。
但是只要给荀子一个机会,就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力量。毫不客气的说,在齐鲁之地,借助荀子之力瞬间就可以拉起来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而且这股力量相对参与的旧贵族并不多。
端木敬德代表的是出身较高的那一批人,荀子身边的则是出身一般的人,这两派注定会对抗。
荀子虽然在小圣贤庄安居,但是论辈分和地位,竟然还是和端木敬德一辈,并且是端木敬德之师弟,这就是出身的影响了,并且也有着旧贵族对新生出身平凡士子的打压。
所以嬴政根本不怕儒家在齐鲁之地尾大不掉,儒家,你不管他,他自己就打起来了。
嬴政给他们的待遇也是极高,起码比他们弟子高,做老师的这个面子是要给他们保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