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攻燕! (第2/3页)
,双方关系更亲密,信任度更高,本身这就可以让统治更牢靠。
政治就是人情!
不优先用自己人难道还优先用陌生人吗?
在联姻关系中,身份地位权力更高的一方,尤其是君主,往往拥有着极多的选择以及巨大的优势主动权。
当然也不是任人唯亲,主要是给这个机会,能不能抓住?能不能做好?这就看本事了。
纯粹的草包,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做个富家翁吧。
大秦从不吝惜赏赐,但是在惩罚上面也从不手软,这种举荐,也很少有人举荐靠不住的废物。
现在连带责任虽然更宽容了一点,但是连带责任还是有的,没人会乱推荐。
果然,当大秦天军攻至燕国,在嬴政多年深度的政治舆论攻势铺垫下,又是接收局。
近半年下来,整个燕国已经无人不知嬴政给出的两个选择。
反抗,贵族尽皆诛三族,满城百姓尽皆贬为奴隶。
投降,既往不咎,待遇一切与韩赵相同。
这两个选择太容易选了,谁会为了一个伤天害理,悖弃人伦的君主卖命呢?而且整个王室都烂了,老子儿子没一个好东西。
易水河畔的桑丘城,一箭不发,直接投降。
武遂城是雁春君镇守,燕王喜已经无人可用了。
雁春君直接派信使询问王翦,他身为燕王喜弟弟,也在燕王喜三族以内,如果投了能不能既往不咎?
王翦冷笑一声,直接撕了信件,暂时扣了信使,乱箭将劝降信射了进去。
信上内容很简单,雁春君乃是大王钦命,要灭燕王喜的三族之人,他投降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其他人是无辜的,在大秦攻城之前,无论杀了雁春君还是抓了,只要投了其他人既往不咎!
然后当天晚上雁春君就被属下宰了,第二天武遂城大开城门,全体投降。
这座坚城,赵国发动十万大军,损失惨重也未必可以拿下的大城,大秦一人未损,不过两天,就拿下了。
当然,嬴政也有严令,凡是投降之城,必须秋毫无犯,违者重处!
对于那些冥顽不灵的,允许重拳出击,贵族全杀,百姓贬为奴隶,财产一律抄家,但是只要是投降的,必须秋毫无犯。
就是要把两种不同的结局都给展示出来。
王翦派人接管武遂以后,大军继续推进。
汾门守将也是燕王喜的弟弟,是城阳君,他得知了雁春君的下场,毫不犹豫的弃城,只携带几名心腹而逃。
汾门直接投降,武遂和桑丘的结局让所有人放下心来,要知道,哪怕嬴政名声再好,对于这种关乎所有人生死荣辱的事,也没人敢大意。
现在确定了秦军确实绝对遵守秦王的命令,不只是既往不咎,并且是秋毫无犯,可以放心投!
蒙武领兵杀向燕国下都城武阳,武阳守将也是王室,但是直接投降了,因为他关系远了点,不在燕王喜和燕丹三族里面,他研究过秦法了,他有投降不死的资格!
至此,自大秦天军踏入燕地不过十日,燕地排名前五的城池,已经投了两个了。
想想也知道,燕国百姓不会贱到真的为了燕王喜这种君主拼命。
贵族就更不会了。
即便是王室,只要不在燕王喜和燕丹三族内的,也照样不拼命。
接管城池后大军继续稳定推进,一路上没有任何反抗。
身为先锋校尉的姬无夜和白亦非两个人都晕乎乎的,他们也算得上身经百战,但是这种仗还真没打过。
不发一箭,不动一枪,到哪哪投降,顺利的就像在做梦。
这才是真正白捡的功劳啊。
虽然没有人头功劳,一路尽是投降,功劳会少很多,但是多少都会有啊。
他们两个长这么大,也没这么轻松得过功劳。
大军继续前进。
也许是秦军一路军纪严整,秋毫无犯,甚至是和燕国百姓两相亲近的做法,给了某些人错觉。
秦军是不是太‘软弱’了?
他们甚至没有劫掠百姓!
可不可以试着反抗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