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3章 新书发布会的主角,不是张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373章 新书发布会的主角,不是张潮? (第2/3页)

——当然是模型。不过特别逼真,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恍然想起:

    已经是秋天了,家乡的稻子应该都收割完了吧?

    顾琳有些兴奋,也有些迷惘,问自己老师道:“不是听说张潮的新书是科幻吗?怎么现场的布置这么‘乡土’?”

    杨卫华也弄不清张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道:“活动马上开始了,等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时候现场观众席的灯光忽然暗了,主席台上特意布置的几组射灯、氛围灯打开了,以暖色调为主,混了些许光,给布置好的场地渲染了出了浓厚的“故乡感”。

    不用提醒,全场所有人的嘴巴都主动闭上了,几百双眼睛紧紧盯着台上。

    不一会儿,一道追光灯的光束打在了主席台的右侧——也就是上场的台口——一个黑黑的小脑袋往外探了一下,又很快缩了回去。

    大家从现场的音响里听到了这样的“争吵”声:

    “人好多,好哈人,你先出!”

    “你先出!刚刚又装硬卵!”

    “你是男的,你先出!”

    “你是我姑姑,又比我大,你先出!”

    “胆小鬼!”

    “小鬼屎!”

    “你在做朗样嘛?”

    “丝儿!”

    “憨包!”

    “好鬼火戳!逼款卵款!”

    读者、记者都懵了,说这些话的都是小孩子,有男有女,年纪最大的听着也不过10几岁的样子,都带着浓厚的乡音,虽然里面不少词听不懂,但想来也不是什么好话。

    张潮这是搞哪出?

    正莫名其妙之际,从台口又探出来一颗黑脑袋,只是这次并没有缩回去,而是在犹豫了一会儿以后,脑袋往前一拱,带出个身子来。

    追光灯打在她身上,大家才看清原来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女,最多也就十三四岁。头发黑黑的,扎成了两根粗粗的辫子:脸盘则是健康的小麦色,嘴角也带着笑,只是有些不太自然。

    少女显然是第一次被这么多人注视着,眼神中露出惊恐的神色,随即往台口看了一眼,似乎得到了什么鼓励,渐渐镇定下来。

    她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介绍起自己来:“大家好,我叫梁细妹,来自贵州什雷村。是……是张潮哥哥让我们来首都看一看的。”

    说罢,就小心地往前挪了几步,身后又“牵”出一个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圆滚滚的脑袋、圆滚滚的眼睛,似乎有些惊魂未定——刚刚正是他第一个探出脑袋,又缩了回去。

    也许正是得到了梁细妹的鼓励,他也用稚嫩当嘹亮的声音介绍自己道:“大家好,我叫韦恩泽,也是来自什雷村。张潮哥哥说带我见见世面,才能成为男子汉!”

    说罢拱着梁细妹又往前走了几步,这样又一颗小脑袋出现在舞台上,这次是个小女孩,只有六七岁的样子,已经没有惊恐的表情了,奶声奶气地道:“大家好,我是韦恩花,我哥哥来了,我也来了,我昨天坐了飞机,在天上飞……”

    孩子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场面,虽然不惊恐,却也有些不知所措,早忘了刚刚准备了什么内容,随口就把这两天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韦恩泽连忙回身捂住妹妹的嘴道:“莫丢嘴!跟我来!”

    韦恩花连连点头,韦恩泽才松开手。

    可爱的举动,惹得现场响起了一阵阵笑声。

    大家现在哪里还不知道,张潮是把他“隐居”了两个月的什雷村的孩子们给带来了!

    尤其是韦恩泽和韦恩花,不正是「我们上学的路」网站置顶的那个帖子里的兄妹吗?他们跋山涉水的上学路,也不知道让全世界多少人揪心、多少人流泪。

    据说现在什雷村收到的捐款,不仅给这条路搭了索桥、安了悬梯、装了护栏,甚至就连年久失修的学校,也在暑假得到了重新翻修。

    据说张潮那部“一气化三清”的奇书,也源于给这些孩子讲的一个故事……

    只是为啥带这些孩子来这本新书发布会,不应该是《逐星者》那次就带过来吗?

    众人还是有些懵圈,不过台上的孩子们已经像小老鼠叼着尾巴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