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0章 新作品的构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370章 新作品的构思 (第1/3页)

    “老师们看,这里的落日多美啊。”张潮站在福海市区东街口的天桥上,指着天边的落日,对于华、苏童、孔磬冬、曹文宣等人道。

    四人望向已经醉成酡色的夕阳,又看看脚下城市主干道的车水马龙,心中疑惑张潮为什么要约他们在这里见面。

    张潮拍了拍天桥的钢质扶手,又指了下环绕着这座八角形天桥的几座大楼道:“这是东百,这是大洋百货,远点那边是「三坊七巷」……

    这座天桥也是全省第一座人行天桥,20年前建好的。当年它还有一个别称,叫「情人桥」,因为情侣们喜欢来这里约会。

    所以一到晚上,桥上就一双双、一对对……”

    几人还是不明白张潮的用意,不过孔磬冬打趣了一句道:“你父母该不会也是在这座桥上约会过吧?”

    张潮摇摇头道:“那时候他们早结婚,我都出生了。其实别看我们长福县现在离市区挺近,实际上在我小时候可远了,来一趟要大半天。

    其中有一段路需要把大巴车开上轮渡才能过江……现在路宽了、桥修了,不堵车只要半个多小时就能到。我有时候都恍惚,我儿时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完全是两个样子。”

    张潮的话让众人也回忆起来。

    于华感慨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之前《西游记》电视剧里有首歌唱‘五百年沧海桑田’,实际上现在别说五百年,就是五十年都旧貌新颜了。

    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我每年回海盐,都觉得那里面貌与我读书的时候有些不一样。久了久了,我甚至都有些模糊了,到底哪里是以后建的,哪里是之前有的……”

    苏童接过话茬道:“其实别说其他地方,就是燕京——我1984年去燕京读书的时候,觉得那里的高楼大厦多得都插不下了,哪有那么多人可以往里面塞啊?

    现在你看看,以前觉得高得不得了的央视彩电中心、国贸,现在再看都是‘弟弟’。”

    曹文宣则道:“你们好歹都还是县里、市里的孩子。我小时候连水泥盖的房子都没有见过……第一次去燕京,看着那么宽的马路,我眼睛都发晕。

    你说的没错,变化太大了。”

    张潮点点头道:“是啊。我8岁以前是没有见过电梯的——第一次看到电梯,就是在眼前的东百大厦。以前它多神气啊。来市里的人,只要有时间,一定要来东百逛逛。

    不买东西,就是用眼睛看,回去以后也能当成谈资说上好几天。县里孩子稀罕的玩具车、变形金刚,东百的货架上一摆就是一整排。

    那时候的售货员多威风,站在玻璃柜台后面,高高昂着头,用鼻子眼看人……”

    一句话把几个老师都逗乐了。

    急性子的孔磬冬问道:“你的意思是……?”

    张潮回过身来,对几位老师道:“现在东百看着怎么就这么陈旧和落伍了?不要说和燕京的那些大购物中心比,就算和旁边的「大洋百货」比起来,也显得老态龙钟。

    时间并没有变快,变快的是我们自己的脚步。作家总是有记录时代的冲动,无论是《红楼梦》,还是《人间喜剧》,又或者是《尤利西斯》……要么是宏伟的社会图卷,还是精微的个人心灵,其实都在做这件事。

    可是我总觉得当下的时代太快了,快到中国的作家们想要下笔去捕捉某个剪影,还没有写出作品来,它就消逝在缝隙了,只留下一点点倒影或者回声。”

    于华、苏童等人闻言,沉默了一会,苏童先开口道:“有些时代放一放,再回头写,不是会观照得更加清楚吗?”

    于华附和道:“你的「不在场主义」,不就是要把素材沉淀一段时间,形成与自己的心理距离以后再进行创作吗?怎么突然想描摹当下了?”

    张潮摇摇头道:“实际上如果以这两年为节点开始累积,任何‘当下’几乎都会迅速过时。我们正处于一个将至少持续二十年的加速时代。

    我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工作方式、交流方式、消费方式……将会以难以置信的频率不断迭代。在这种速度下,其实没有任何记录或者记忆是可靠的。

    我们虽然身处时代之中,但又会经常被时代巨大的离心力给抛出来,很快就‘过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