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4章 开宗立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364章 开宗立派! (第1/3页)

    “我看了你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那篇《为失败者的鲁迅》。”

    “那是我几年前参加高考时写的,还不够成熟……”

    “正因为不成熟,才足够真诚啊。我以为先生已经被中国文坛遗忘了,想不到一个年轻人让大家又想起了他。”

    “其实先生从来没有被遗忘,我们有时只是羞于再想起吧。”

    “哈哈,你这句话说的,比‘遗忘’更加尖锐啊……但想必先生如果看到今日之中国有张潮桑你,也会十分欣慰吧。”

    ……

    这是「中国青年作家访日代表团」来日本的第一天,在东京的酒店办理入住的时候,大堂里正播放着张潮和大江健三郎谈笑风生的电视画面。

    几乎所有人都移步到电视底下,驻足观看。

    无论是张潮,还是大江健三郎,都足以成为吸引他们的理由。

    张潮说中文,自然听得懂;大江说的日语,虽然听不懂,却也有学过日语的伙伴代为翻译。

    即使在国内就已经听说了张潮在日本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可只有来到了日本,才能具体感知到这个“不小”,到底有“多大”。

    出了机场,坐在接机的大巴上,小电视就在播放张潮如何把石原慎太郎气到两次抢救的新闻专题片。

    进入市区,偶尔看向大巴窗外,大楼的电子屏幕上也时不时闪过张潮那张表情永远似笑非笑的大脸。

    下了大巴,酒店旁边的书店门口,摆放着《你的名字》《刑警荣耀》的大幅海报,还有张潮的新书预售海报。

    甚至还时不时能看到有日本的校服少女在海报旁边与张潮立绘合影。

    现在进了酒店,随机播放的电视里是「日本电视台」的张潮访谈专题片,他大大咧咧地坐在沙发上,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新感觉派”文学大师大江健三郎亲切对话。

    代表团的年轻作家们,简直以为来到了特意为张潮打造的游乐园里,不然怎么在哪里都能见到他。

    听说这次行程有个环节叫「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主要由张潮来主持……

    “干脆改名叫「张潮在日本」好了……”双学涛憋着笑,小声和身边的马伯慵嘟哝道

    马伯慵也很无语。张潮多能搞事,他作为「潮汐文化」的资深员工,自然心里有谱;但是张潮在日本的所作所为,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力极限。

    即使看过了张潮近段时间的全部采访、演讲,他还是觉得这事很魔幻。

    过了好一会儿,马伯慵才道:“我现在知道为啥他非要我们俩扔下手头的工作,跟着一起来日本一趟。”

    双学涛一愣,问道:“不是让我们来日本拓展下业务,看能不能约点稿子吗?还能为什么?”

    马伯慵指了指电视上的张潮道:“他肯定是觉得在日本秀了这么久,不能在熟人面前装逼就很没意思,特地把我们叫过来看他表演!”

    双学涛:“……”还真像他会干的事情。

    这时候张越然伸手拍了一下马伯慵,做了一个“嘘”的手势,意思是不要打扰大家看张潮与大江健三郎的对话,马伯慵和双学涛都知趣地闭了嘴,专心看起电视来。

    “其实我是在渡边老哥找我以后,才匆匆忙忙地找了一本你的来看,是和《刑警荣耀》一起出版的《少年的巴比伦》,好像是你19岁的时候写的?”

    大江健三郎一边说着,一边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一本书,正是刚刚所说的《少年的巴比伦》。

    “是。那是一篇杂志约稿,我写了大概一个月,写的就是我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张潮也有些感慨,这本是他纯文学的第一次尝试,还有些幼稚,在国内已经很久没有人提起了。

    大江摩挲着书的封面,缓缓道:“好像所有作家都是从身边写起呢……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张潮桑你有一种其他年轻作家极少具备的特质——

    一种年轻的沧桑感。”

    张潮眼神一凝,认真地看着大江。

    大江也注意到了张潮的眼神,“呵呵”笑了一声后道:“看来我说对了啊。这部《少年的巴比伦》虽然有着复杂的写作手法,但我觉得你始终与里的人物——无论是陆小路,还是蓝白——保持着一段距离。

    作家总是会与自己笔下的角色共情,但你似乎会在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